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日本的GDP(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位。虽然在2010年,日本被中国超越,失去了第二的位置,但它依然是世界性的经济大国。

事实上,直到现在许多的日本人仍然认为日本和以前一样富裕。然而不幸的是,世界的其他国家并不这么看。本文将从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来看日本经济的实情。

中小企业引领日本经济发展

日本被称为中小企业大国。很多日本人认为,“日本经济的潜力在于以平民区的街道工厂为象征的中小型微企业,这正是日本资本主义的特征”。

特别是媒体,以这种风潮在电视新闻和电视剧中播放,给国民全体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从本质上讲,中小企业强国是指这样一个国家:中小企业从事的制造业将应该保留的技能(如手工艺)传给后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拥有高度积极的管理人员,致力于解决大企业无法触及的当地经济问题。

由于其起源的性质,这些公司在生产力以及创新方面都优于周围的普通公司,所以这类公司数量的增加稀释了低生产力公司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然而,由于规模小,新成立的企业自然缺乏管理稳定性。因此,它们可能需要一些支持,以发展到它们应有的规模,同时保持高水平的生产力和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日本,都制定了有利于和保护中小型企业(SME)的政策。

过去,日本也有一连串区域性中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性公司的例子,如索尼和本田,这些公司实际上推动了整个日本的生产力和增长。当时,日本公司整体上的卓越和创新是世界一流的,日本人口在稳步增长,日本经济本身也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

在那个日本黄金时代之后很久,日本步入少子化时代的当下,日本经济似乎还保留着它以前成功的形象,许多日本的中小企业仍然过度自信,认为它们可以有生产力和创新。但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

日本gdp从负增长改为正增长(但在国际上突出的低生产率)(1)

日本电视剧《陆王》讲的就是中小企业发家的故事

日本经济的异质性特征

即使GDP位列世界第三,日本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不高。

GDP(国民生产总值)的算法是用“生产力×人口”来表示的,从中国的排名急剧上升可以看出,GDP与人口是成比例的。并不是说GDP世界排名高的国家的人民都很富裕。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人均GDP来比较不同国家的竞争力,即用GDP(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一个国家的人口计算出的人均增加值,以此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

就人均GDP而言,日本在36个OECD成员国中排名第18位。这说明的是,除了经济规模之外,从生产力的角度比较,日本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甚至在国际上都不高。

日本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企业的60%”。

有人认为,因为日本有很多家庭主妇和老年人,所以仅凭人均GDP无法反映出正确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日本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我们也看一下劳动生产率,即用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工人(雇员)人数来计算。

日本gdp从负增长改为正增长(但在国际上突出的低生产率)(2)

劳动生产率,前三名分别是爱尔兰,卢森堡和美国

惊讶的是,如果按劳动生产率比较,日本的排名更低(第21位)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60%左右。换句话说,日本公司的附加值只有美国的一半多一点。日本公司只有在雇佣两倍于美国同行的人员时,才能达到与美国同行相同的增值水平。

人材的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作为一个整体,日本是世界上最差的。

与西班牙相比,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西班牙的80%左右,而西班牙(第17位)并没有给人很高的生产力形象。相反,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还不到排名第一的爱尔兰的一半,而且已经被曾经低于日本的丹麦和澳大利亚超越。

那么,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偏低是不是意味着日本劳动者的能力非常低呢?

这也是不对的。从世界上来看,日本劳动者的素质也被认为是认真的,潜在能力也很高。在世界人才质量排名中位居第四,这也证明了世界对其能力的认可。

也就是说,日本劳动力的潜力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当涉及到组织单位时,日本的经济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那一档。毫无疑问,日本公司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日本gdp从负增长改为正增长(但在国际上突出的低生产率)(3)

世界人才质量排行榜,前三分别是芬兰,挪威和瑞士

中小企业反而是降低国家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

至此,通过与其他海外企业的比较,我们已经了解了日本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接下来,我们再次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首先,“中小型企业”这一词因立法和统计调查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说法换算成中国的话,就是指资本金1500万人民币,雇佣员工300人以下的企业。

如果按这个类别划分,所有注册的日本企业中有99.7%是中小企业。就工作的雇员比例而言,中小型企业(SME)雇用的工人比例一直保持在日本企业整体的70%左右。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工人比例,美国的比例约为50%,英国和德国约为60%,这意味着日本的中小企业的比例最高。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似乎可以肯定,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日本gdp从负增长改为正增长(但在国际上突出的低生产率)(4)

中小企业与附加价值的大企业的比较

如果从商业活动的结果来看中小企业,如附加价值和利润,中小企业的产出份额下降到总数的30-50%左右(如上图所示)。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尽管日本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它们无法产生相应的附加值,而且生产力普遍低于大型企业,这反过来又降低了日本整体的劳动生产力。

至此,我们对日本国内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进行了比较。“中小企业引领日本经济发展”的说法似乎并不存在。虽然从数量上看,日本确实是一个中小企业的强国,但从质量上看,过度依赖高增长时代的假设和形象已经促成了日本生产力的整体下降。很明显,整个日本在国际上都遭受着突出的低生产率之苦。

此外,在质量上超过日本全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生产力低下而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许多公司的工作条件很差,这使得就业环境恶化,生活更加困难,整个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从工人的高工资中受益。

结语

如果工资不上涨,日本的税收也不会上涨。另一方面,老龄化导致的人口减少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下去整个日本社会可能会被增税和社会保障的负担压垮。考虑到日本的现状,若是放任中小企业继续躺平,恐怕整个日本会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