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长安108坊》平康坊之将相:人生赢家战神李靖 终成托塔天王-1

“立德”- 李靖和李世民

Ø 李靖与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这一生判断周围的人是否和自己一条心,亲近程度究竟如何的一条基本标准就是,根据大家对这一事件的参与程度而定的。他的凌烟阁24功臣中,也基本是按“玄武门之变”中出力大小、态度是否坚决而决定的。这也难怪,是不是铁哥们,要用这种“成则为王,败则掉脑袋”的“过命大事”而考验的。而“玄武门之变”就是这种要有过命的交情才能做,才能孤注一掷的天大的赌局。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626年)的阴历六月二十九,太白金星(长庚星)连续三天划过天空,而太白金星代表兵象。那个夏日的长安城炎热异常,唐朝要出大事了。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内,李世民的秦王府中,两员得力大将程咬金、秦琼被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支走,派往他处任命。长孙无忌、高士廉以及侯君集等人天天劝李世民赶快动手发动兵变。而此时的李世民想到了两个当时手握重兵的人去征求意见,出于技巧,李世民给这两个手握兵权的人说:“太子老欺负我,您是否能站我一边?来帮帮我。这两个手握重兵的人,一个是灵州大都督李靖,另一个是行军总管李世勣(徐懋功)。会做人的李世勣给秦王的反馈是:“ 这是您的家事,我这个臣子和外人不便插手。” 而李靖却一如既往表示沉默,对此事一言不发,也不发表任何意见。

由此也能看出,李靖并非李世民秦王府的嫡系。 撺掇李世民闹事的,都是秦王府的那帮人,例如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等。但是李靖的沉默,却是表示不反对也不支持。但是李靖并没有向高祖李渊去告发此事,这实际已经是站在李世民一边了。知情不报也是要掉脑袋的。正是李靖的不参与,李世民才有可能放手一搏。我李靖也不愿去抢你这功, 如果李靖出手,哪有尉迟敬德、侯君集什么事?

中国政变史上,玄武门之变是可以作为政变的经典案例写进教科书的,这是一场计划异常周密、多任务齐发、风险系数极大的一次政治冒险事件。参与及知情的每个人都有不同角色的扮演。从后来的结局看,李靖的处置方法是得当的。有的时候,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当时的李靖远在灵州(今天宁夏)抵御突厥,他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带回长安替李世民哥俩争斗,去平息暴乱,这是个作为人臣的底线。军人和军队的职责是抵御外来侵略。再说李靖并非李唐的嫡系,是李唐非嫡系的重量级人物,功高震主和卷入其帮派之争是很危险的事。李家兄弟之间的大打出手,不管谁赢,还都是李家的江山。而为人之臣,不管谁上位,终究还是要为李家守住这大好江山。

李靖以不变应万变,多思少言,不轻易发表意见,守住了自己的臣子之道的底线,也保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是不顾及自己的价值观底线,一味地取悦某人或讨好某人,走捷径以获得权或钱的巨大利益。借句同样出自长安故地的闫妮的一句话:“羊在山坡晒不黑,猪在圈里捂不白。我就是我。”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对李靖和李世勣的评价是,他们两个是真正的人臣,不干预朝政是军人应有的操守。李世民即位后,立即重用李靖为刑部尚书,后又代理中书令,此时李靖已成为贞观年间最重要的宰相之一。

Ø 急流勇退

贞观八年(634年),已过花甲之年,64岁的李靖已经是满身富贵,他此时最担心的事就是盈满而伤自身。于是已经做满四年宰相的李靖,以自己足疾为由,向唐太宗提出辞职申请。唐太宗也明白他的心意,知道李靖担心自己落个贪图权力和富贵的名声。于是唐太宗要成全他的美德,“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并让他足疾好些时,每隔个两三天可以到中书和门下省前来议事, 算是个半退吧。除此外,李世民还赐给李靖灵寿木手杖一根。

可是第二年,边疆又有事了。前文所说的吐谷浑又开始犯边。李世民第一个想到的抗击游牧来犯的人选就是年逾花甲的李靖, 因为李靖在西域的名声太响了。但又觉得不太好意思,李靖刚刚退居二线。而李靖仿佛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找到房玄龄,主动请缨要亲自远征。这就叫默契,李世民啥也没说,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作为西征的全军统帅。而这次战争又是以唐军大胜,吐谷浑灭国为结局。

深知盈满则亏的道理, 坚决杜绝盈满。一旦富贵在身,就知足而退。富贵、权力、财富和女人, 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力,再牛B的主,都只能把这些东西暂时保管着,有效期很快就会到期。

他和侯君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侯君集在讨伐吐谷浑和灭高昌国的战争中,立了绝世功勋。 但是侯君集却陷入到了人生的一大困境,觉得自己功高,而国家封赏太少。由于这个执着理念,最终造成心理严重失衡,甚至铤而走险发动了兵变,最后落得一个,英雄一世而被斩身亡的结局。而李靖的字典里却没有“心理不平衡”这个词条。 他本人就是一个心理疗愈高手,因为他经历过生死,他看明白了,也想透了,修行到位了。

Ø 李靖是大唐战神的符号,只要他露面,李世民就踏实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想打隋炀帝当年没有搞定的高句丽。

此时的李靖已经74岁高龄,而且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李世民亲自去李靖在平康坊东南隅的宅子里看望。之后,李世民要召李靖入宫,他给李靖说:“李公,您一生南山打虎、北山套狼,名声远镇江湖。江南吴会被您老灭了,塞北突厥给您打垮了,西疆吐谷浑的慕容家也被您打残了,现在就剩下东边的高句丽还在得瑟。咱们去把高句丽给灭了, 您看如何?“

李靖一听太宗说这话,经常默不作声地的他,开口说话了:“ 老朽原来那些糟心事不值得一提,如果说真有些成绩的话,那还不是您领导有方,借着您的威名,赶上自己运气好罢了。我已经风烛残年,我愿意随同陛下一起出征,只是别死在了半道,拖累了陛下。” 李世民马上说司马懿年纪虽大可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您也不会差的。李靖听到唐太宗都这样说了,立即施礼表示愿意拼死前往。

就这样李世民死乞白列地把74岁的李靖鼓动上了征讨高句丽的征途中。毕竟无可奈何花落去,李靖,一个74岁老人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行军到相州(今河南安阳和河北临漳县交界的地方),李靖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李世民之所以要求李靖出马,多数原因是因为靠李靖的威名鼓舞全军的士气。同时李靖的出马,让李世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李靖已经成为了李世民的心理依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9岁的李靖已经奄奄一息,李世民又亲自来到李靖平康坊的宅中亲自看望,此时李世民的也已经身患重病。 李世民看着躺在病榻之上的李靖,涕泪俱下。 李世民忍着悲痛说:“公乃朕今生故人,你对国家建有绝世奇功。看到你生病,我很为公担忧啊””。

同年阴历四月二十三日,李靖薨。

一个月零三天后的,五月廿六日,李世民驾崩。

李靖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赐谥号:景武。

“立言” - 李靖兵法

李靖的字为“药师”,而佛家有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金庸老先生的《射雕》里的黄药师的名字是否也是灵感于此?

李靖作为“大唐战神”,不只是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 取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他还将自己一生的军事思想和才能汇编成书,给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李靖兵法。

《新、旧唐书》里记载了他写的《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

在《宋史· 艺文志》里,我们可看到李靖的《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 但是其中大多内容都已经遗失。

另外从杜佑所住的《通典· 兵典》及《太平御览· 兵部》中, 也能看到李靖的《卫公兵法》片段。

李靖不但用自己的一生做了战争实践,而且还将这些珍贵资料记载下来,写书立传。他也成了中国史上难得的兵家之“立言”之人。在军事学术上也成了和孙子、孙膑齐名的大军事家。

李世民在跑马岭的传说故事(长安108坊平康坊之托塔天王战神李靖与李世民)(1)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卫公兵法辑本》

李靖的爱情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去世。此时的李靖70岁。 这是正史里,李靖妻子唯一一次的出场,当然也是落幕。当时的李世民下诏将李靖妻子的坟墓按突厥境内的铁山和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修建而成,以效法西汉的卫青和霍去病墓。

而在唐人传奇里,李靖的妻子却叫“红拂女”。

李世民在跑马岭的传说故事(长安108坊平康坊之托塔天王战神李靖与李世民)(2)

张大千心目中的红线女

年少之时的李靖来到隋朝时,权倾朝野的权臣杨素在西市东南角延康坊的宅中,拜谒这位当朝宰相。而李靖的出现却引起了杨素宅中,旁边站着的一个侍女的注意。

这位侍女侍立在杨素左右,听了李靖和杨素的全程谈话,她被这位少年的言谈举止、魁伟身材和潇洒的气质完全吸引了。李靖的离开,竟让这位侍女恋恋不舍。就是这次谈话,杨素指着自己所坐的宰相之位,给出了李靖这样的评价:“卿终当坐此!”

李靖回到家中,可是并没有等到当朝宰相杨素对自己的召唤。但在一天夜里,他却等来了那天见杨素时,站在一旁的那位侍女。

直到这位侍女来到李靖的房中,李靖才真正看清楚了她是位大美女。这位侍女说明来意:“妾本陈朝大将张忠肃之女,姓张名出尘,人称‘红拂女’。家父为史万岁所害后,母亲及我被编入杨素府中为奴。我是在杨素府中长大的,从小被教导音律歌舞,是杨府的歌姬。那一日在杨府,看到公子和杨大人慷慨陈词,为公子的才学所折服,对公子生敬慕之情。如果公子不嫌弃,妾身愿意跟随公子左右。”

原来红拂女一见李靖就有了以身相许的冲动,随后做了调研,四处打探并找到了李靖家的住址。所以冒险逃出杨家,这才来到了李靖家中。

而李靖看着红拂女,也禁不住一阵冲动。人有时见一面就已经知道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也许是前生的缘分。李靖似乎本能般接受了红拂女的告白。红拂女接着说:“妾已经做好准备,今后即使浪迹天涯,也愿紧紧相随。”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是胜利大逃亡,两人私奔了。然后两人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丢了侍女的杨素,不但没有气急败坏,而是心情超然。他最近刚成全了“破镜重圆”的南陈乐昌公主,又丢了一个侍女,他也没有穷追不舍,因为家中的侍女太多了,而且最近隋炀帝杨广还经常给自己小鞋穿,自己言行也要收敛一些。人生要快速做减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接着就是隋末的天下大乱,李靖历尽沧桑成了“大唐战神”,而红拂女和他则是,一牵手就是一辈子。彼此成了“你是我身边永远都不变心的爱人”。

而李靖也实现了当年杨素的谶语,的确做到了杨素那么高的位子。李靖的宅子也是和当年杨素的一样大,占了四分之一个坊,只是区别在于,杨素的宅子在延康坊的东南隅,而李靖的宅子在平康坊的东南隅。

关于红拂女的故事,请参考本节之后的《附录3: 看上了, 我就跟你走的红拂女》

“成神” - 托塔天王李靖

Ø 李靖走向神坛

李靖曾被唐太宗列于凌烟阁24功臣中的第八位。 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开元十九年(731年),设置了武成王庙。以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而李靖就是这十人之一。之后,李靖又和长孙无忌、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庙廷。

唐代落下帷幕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封李靖为灵显王;宋代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历朝历代七十二位名将中,也有李靖;到了明代,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还是有李靖;到了清代,李靖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据传李靖离世后,经常显灵,老百姓为其建庙供奉,晚唐时的李靖就已经渐渐被神话。

西域安西都护府的唐军,由于受到当时中亚佛教的影响,打仗时经常会举着佛教中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的旗帜, 以保佑自己能打胜仗。

据说天宝元年(742年),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被土蕃军所围,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只见毗沙门天王忽然出现在北城门楼上,顿时整个城楼都被照亮。一只只金鼠冲入土蕃军营中,咬断他们的弓箭弓弦,三百神兵突然从天而降,杀入敌营之中,土蕃军兵败如山倒。这个故事被汇报到了长安城中,唐玄宗立马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此时的毗沙门天王的名声响彻西域。

而到了五代和宋代,军队开始祭奠李靖以保佑他们和契丹等敌人作战时能够取胜。而此时的毗沙门天王和李靖的形象已经有些混淆。进入元朝后,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中,有了“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名号,李天王与毗沙门合体了。

毗沙门天王其中一子叫独健,还有一子叫哪吒,也有说哪吒是多闻天王的孙子。而天王有个厉害的法器就是宝塔,而这时的天王的名称又有了“托塔天王”的名号

到了晚明,出了本书叫《南游记》,里面出现了“毗沙宫李靖天王之子,名唤哪吒”的描述。

接着明末清初的《封神演义》横空出世,这回有了陈塘关总兵托塔李天王的形象。他的儿子名叫哪吒。

李世民在跑马岭的传说故事(长安108坊平康坊之托塔天王战神李靖与李世民)(3)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Ø 那么毗沙门天王究竟是佛教里的什么神?

毗沙门天王又称为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大神,也是四天尊王之一。佛教中的很多神都来自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天神,毗沙门天王也不例外,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就有过天王的名字。

李世民在跑马岭的传说故事(长安108坊平康坊之托塔天王战神李靖与李世民)(4)

毗沙门天-多闻天王

多闻天王的原形象为右手托宝塔,左手持三叉戟。中国世俗社会为了风调雨顺的吉利话,又将天王手中的三叉戟换成了象征风调雨顺的雨伞。

“八卦”一下李靖和李世民以及红拂女的关系

回顾李靖的一生,他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人:

第一个是李世民, 他们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却差不多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他们两个如果缺失对方,将都是非常不完整的一生。

第二个是“红拂女”,传说中和李靖一起私奔妻子。没有红拂女的李靖将是一个“好无聊”的英雄。英雄铁骨而没有柔情,就不是真正的英雄。

李靖绝对不是李世民的铁哥们儿。感觉他们之间总隔着那么一层,他们心心相通但却若即若离。

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敬德、秦琼等人可以为李世民两肋插刀,这些人才是李世民的哥们儿。但李靖却真得不是,李靖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中立,并不紧贴着李世民。他们的关系有距离但相互吸引,有点像是恋人的暧昧阶段,虽然双方有感觉但却没有给出对方一生承诺的恋人感觉。但他俩却是真正的知己,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极深的默契。

记得姜文说过,他在《北京人在纽约》的演出中,之所以将剧中的王起明演得入木三分。他的表演心得是:演戏时,用了“感情错位”的技巧。“对女儿像对情人,对妻子像对女儿,对情人像对母亲”。而做了如此“感情错位”的表演处理后,剧情和表演竟然成了经典,对人物的把握准确得让人唏嘘不已。

而在李靖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如此的错位?

有好事之人这样安排李靖和上述这两个人的关系:

“李靖对李世民说: 希望来生,我们能成为一辈子到老的恋人。

红佛女对李靖说:盼望来生,你我是相伴一生无话不谈的闺蜜

李世民对李靖说:愿来生,你我不再错过,我想和你执手偕老……”

虽然很八卦和很无厘头,但却看似有一些道理。无论如何,李靖和李世民是真正的知音。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李世民和李靖这两个军事旷世奇才,都可以称得上是超级“战神”相遇,他两个对打,他俩谁将能胜出?

这俩人都是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长胜将军”,都没打过败仗;这俩人都是勇猛过人,敢带几百人,几千人就敢深入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心脏,出奇兵而将对手一剑封喉, 取对方性命的神一般人物;他俩个都是不管小的战斗还是大的战役,都表现出的那种超级的隐忍和蓄势待发、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等待战机。但是一旦战机出现,他们会如同雷霆风暴一般突然发力,而一招制对手于死地。

他俩个太像了,招数如出一辙。

两人到底谁更强?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做答案,留给大家自己判断吧。

尾声

大约70年多年后,李靖在平康坊的宅子换了主人。新主人也是家姓李的。他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宰相,名叫李林甫。李林甫在这个宅子里客厅的隔墙上开了个窗户,以便让自己的女儿们可以躲在窗后,偷窥来家中拜会自己的青年才俊。 李林甫通过这个方法为自己的闺女们选如意郎君,这就是李林甫 “宝窗选婿”的故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又是近1300年过去了。

那一年春节假期的一个深夜,李靖的宅子,也是李林甫“宝窗选婿”故事发生地的西南角,今天的名字已叫建东街。在街的西头十字,向南能看到西安明城墙用灯光勾勒出的女墙和城楼的外形。建东街边上的夏绿蒂卡拉OK厅在夜色下灯光通明。这时,从这个楼上传来了隐约的歌声,好像是毛不易的《消愁》, 弥漫在当年李靖宅子的这块地界上:

“当你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与想

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记得你的模样…….

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唤醒我的向往 ,温柔了寒窗……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 《旧唐书》: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于是大赦天下,酺五日。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