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

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的理论事为题材、影响广泛的一出戏,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早文字记录见诸于南宋盂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大为流行,不仅原有目连戏的声腔剧种多以之为演出蓝本,且在北方流传开来。清代,目连戏的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1)

·

·

目连戏集戏曲、舞蹈、杂技、武术于一身,有锯解、磨研、吞火、喷烟、开膛、破肚带彩特技和盘叉、滚叉、金钩挂玉瓶、玩水蛇、挖四门等舞蹈动作,及金刚拳、武松采花拳、五龙出动拳诸多拳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均有独特之处。演出唱腔古老,唱腔初为花鼓调,自清代改为大平调。其唱腔大多为高腔,以鼓击节,锣钹伴奏。后期有的也受徽戏和民歌小曲影响,改唱别调。基本唱腔是‚弋阳腔‛,即徽州腔、青阳腔,还有很大一部分唱腔是来自当地或外地流传的民间小调,还有的唱腔与齐云山的‚道士腔‛非常相似。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2)

·

目连戏的演出有“两头红”的说法,就是从太阳落山开始演,一直演到第二天的日出。它一共有100出戏,主要有“目连娘出嫁”“和尚下山”“挑经挑母”等。如果连续演出可以演七天七夜。目连戏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目连戏的演出场所也与其他戏种有很大不同。“目连戏”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整个山村都可以是表演的舞台。从这一点来看,目连戏更像一种祭祀活动。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3)

·

艺术特色

1、演出气氛庄严阴森

目连戏作为祀神戏,常在打醮祛灵、酬神还愿等场合演出,因而其演出气氛十分庄严乃至阴森恐怖。明张岱在《陶庵梦忆·目连戏》条中有描述。鲁迅在《女吊》中介绍了绍兴戏目连中的“起殇”。由这两处描写,可想其阴森恐怖之气氛。

许多剧种在目连戏的演出中,都有庄严隆重的宗教仪式。如辰河戏《大发五猖》,整个过程锣鼓不断,气氛十分森然。宗教仪式项目最多的要数江西青阳腔目连戏,有取猖、起猖、发猖、放猖、安猖、过房、接猖、暧猖、拔猖、送猖、窖猖、迎送菩萨等十余个名目,都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然后才演正戏。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4)

·

2、百戏技艺丰富多彩

目连戏最早演出于百戏盛行的北宋,其间必然穿插了丰富的百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武术特技。明代徽州旌阳戏子所演目连戏中的度索、舞絙、翻桌、跟斗、蜻蜓、蹬坛、蹬皿、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就是继承了宋代目连戏的百戏传统。地方戏不少剧种均继承了这个传统。如弋阳腔目连戏的武术特技表演,除翻桌、耍叉、耍圈、顶杯、钻火圈、滚钉板外,还有“九子超生”和著名的“打布”,浙江徐斯年先生说绍兴戏《男吊》迄今还保留了七十二吊。而场面最大的要算浙东的哑目连,其表演的“大九楼”,是“用四十九顶方桌,下多上少,层层叠置,凡七层,道士二人从两边逐层翻上,并且做着拉顶、金鸡独立等动作,念咒超度”。除武术特技外,还有其他杂耍、歌舞技艺。如各剧种共有的“哑背疯”之类。福建莆仙戏还有鹤舞和弄狮虎的表演。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5)

`

3、演员观众交流频繁

目连戏形成之初的北宋,表演多在广场进行。诸种表演性技艺均在楼下广场作艺,无所谓台上台下。后世的目连戏,继承了这个传统,演员经常下台表演,甚至出现非演员走上舞台表演,二者间的交流极其频繁。

祁剧这类排场处理特多。如《按院起马》、《陶全告状》、《汤饼大会》、《雷打拐子》、《罗卜拜香》、《无常上路》、《刘氏归阴》等,都是演员与非演员融合在一起,台上台下作戏的。辰河戏“抬灵官”更具特色,处理是:天官、地官、水官坐高台,四宫曹上,下台,放鞭炮,台下抬猪头,抬灵官(演员扮)坐台前,停锣鼓,包台师(非演员)烧纸、点香,口中念念有词,以香在灵官前画符,念“开光”,念到“点开喉”时,灵官一声叫,叫后与台上的天官等对话。这是演员与非演员共同作戏、台上台下连成一片的典型事例。弋阳腔目连戏中的“捉刘氏”、“捉叉鸡婆”、“王灵官驾火轮”、“舅母敬香”,浙江绍剧的“别吊”,江西青阳腔目连戏的“拔猖”等,也是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6)

·

4、表演风格幽默风趣

早期的杂剧以“笑乐”为特征,“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人,以资笑”。早期的南戏亦以丑角艺术和喜剧见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间目连戏,也保留了这种表现喜剧的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不少地方剧种的目连戏中,均有喜剧性的表演片断。如弋阳腔目连戏中的“哑子夜请”;浙东哑目连中的“送夜头”。这些片断的表演,都充满了幽默风趣的喜剧色彩。

此外,哑剧表演以及火彩的运用也是目连戏演出的独特风格。

哪个戏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祖目连戏)(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