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光缆线路大衰耗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光缆线路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本章还简单的介绍了光缆的组成结构、命名方法及光纤的标准色谱排列顺序。很强大!
第一节 光缆线路大衰耗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在光缆线路的施工中,光缆线路的衰耗指标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不但要考核施工完毕的光缆线路的光纤平均损耗系数,还要考核光缆线路光纤散射曲线,光缆线路的平均损耗系数和总损耗不但要符合设计要求,还要符合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指标要求,而且要求光纤散射曲线比较均匀,曲线上不应出现较大的衰耗台阶,以保证光缆线路的光特性技术指标符合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要求。

 

一、光缆大衰耗点产生的几种现象和原因
1.1敷设时产生的大衰耗点

 

在光缆施工中,由于光缆敷设长度一般在2~3KM直埋敷设时,穿越的障碍物较多,在施工中,敷设人员较多,敷设距离较远,难以保证所有敷设人员协调行动,特别是通过障碍物较多时,如:穿 越防护钢管,拐弯、上下坡等,从而出现俗称的光缆打背扣(出现死弯)现象,对光缆造成严重伤害,一旦发生死弯现象,此处必然会出现一个大衰耗点,严重的会发生部分或全部光纤断裂现象,这是光缆 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故障现象。此外,在敷设光缆时,光缆端头的光缆最容易受到损伤,在接续时,往往在接续点处显示有较大衰耗值,此时,即使多次重复熔接,也不能降低接续损耗值,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衰耗点。 

1.2接续过程中产生的大衰耗点 

光缆的基本由五部分组成:外护套、内护套、纤芯束管、加强芯、填充物。

1.2光缆的命名方法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

光缆命名的方法由五部分组成

I、分类的代号及意义:

GY—通信用室外光缆;GR—通信用软光缆;GJ—通信用室内光缆;GS—通信设备内光缆;GH—通信用海底光缆;GT—通信用特殊光缆。

Ⅱ、加强构件的代号和意义:

无符号—金属加强件;F—非金属加强件;

G—金属重型加强件;H—非金属重型加强件。

III、派生特性的代号及意义:

B—扁平式结构;Z—自承式结构;T—填充式结构。

Ⅳ、护套代号及意义:

Y—聚乙烯护套;V—聚氯乙烯护套;U—聚氨酯护套;A一铝_聚乙烯粘结护层;L—铝护套;G—钢护套;Q—铅护套;S—钢_铝_聚乙烯综合护套

V外护层的代号及意义: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2)

例如:GY TA53型光缆为:通信用室外填充式结构铝_聚乙烯粘结护层单钢丝皱纹纵包聚乙烯外护套光缆

1.3光缆标准色谱排列顺序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3)

二、光缆线路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

光纤的接续采用高精度的新型全自动光纤熔接机进行电弧熔。通过光时域反射仪进行光纤熔接质量监测,对整个接续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因此光纤熔接、盘留、监测、接头盒的密封是光纤接续的关键。光纤接续方法是电弧熔接法,光纤自身熔化合为一体,无须外界物质,接续损耗小,长期稳定,可靠性好。采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进行现场接续损耗监测。接头盒内增加了光纤束管预留盘工艺,通过光纤束管的预留来抵消热胀冷缩时光缆的伸缩给光缆接头带来的影响,从而确保了整个光缆接头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光纤接续后将A、B两侧光纤同时压花盘留,盘留圈数为偶数,以达到相互抵消阻力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扭力对光纤接头的影响。

熔接原理

2.1光纤接续工序。

2.1.1端面制备:光纤接续之前,使光纤端面形成与轴线垂直的镜面,这是利用脆性玻璃的应力断裂原理来实现的。

2.1.2对准方法有监控光功率的方法(功率监控法)及直接观察纤芯位置法(纤芯直视法)。

2.1.3熔接: 电弧熔接使光纤在电弧作用下自身熔化合为一体达到光纤接续的目的。

2.1.4增强: 必须对光纤熔接部位增强以确保接续处具有普通光纤同等以上的可靠性,因此采用热可缩加强管补强。

2.2光纤接续损耗的测量方法

利用OTDR后向散射法。用此方法能测量光纤的衰减、衰减常数、光纤接续损耗、光纤长度等。

2.3光纤束及光纤的盘留

2.3.1 光缆由于受温度等外力影响,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对光缆内部结构带来一定影响,不同材质组成的光缆结构在温度的变化下,产生出不同的伸缩变化。影响光缆接头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针对以上情况,在光缆接头盒内应该进行光纤束管预盘留,通过光纤束管的预留来抵消热胀冷缩现象给光缆接头带来的影响,从而确保整个接头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

2.3.2 由于应用环境的不同,部分光纤接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损耗增大,甚至出现断纤现象,维护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纤盘留弯曲半径偏小和光纤在盘留时产生扭力,其中光纤盘留产生的扭力对其影响更大。盘留时应将A、B两侧光纤同时压花盘留,盘留圈数尽量控制为偶数,以达到相互抵消扭力的作用,如盘留圈数是奇数应将扭度控制在360°以内。

2.4 光纤熔接流程

2.4.1 准备工作流程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4)

2.4.2光纤接续测试流程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5)

2.5工艺操作

2.5.1准备工作

2.5.1-1平整接头场地,将两侧的光缆引出地面,用棉纱擦去光缆外护套上污泥,(距端头2m),用钢锯锯去两侧端头(约100mm)。

2.5.1-2检查工具将所用到的工具整理摆放整齐,检查熔接机并做放电实验。

2.5.1-3把已理直的光缆架设在工作台两侧的固定支架上。

见图2.1。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6)

2.5.2护层开剥

2.5.2-1 将2只内径尺寸与光缆外径尺寸相符挡圈在两侧光缆上各套入一只待用。

2.5.2-2距光缆端头1300mm处,用专用切割刀环切外护套一周,然后轻折几次使环切处折断,往端口侧用力抽去,裸露内护套。

见图.2-2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7)

2.5.2-3外护套连接处开剥

见图.2-2。

2.5.2-4内护套连接处开剥

见图2.5.2-4。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8)

2.5.3清洁缆芯及光纤

2.5.3-1从光缆缆芯端头松解包层至护套切口处,并用刀片将油膏包层割除,裸露光纤或塑管以及填充物,加强芯等。

2.5.3-2依次用棉纱、清洗剂和酒精棉将裸露光纤或塑管,加强芯上油膏擦净,并剪去填充物等。

2.5.4连接支架、加强芯安装

2.5.4-1在内护套切口处保留加强芯60mm长,其余部分剪去,见图2.5.4-1。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9)

2.5.4-2将光缆连接支架上的光缆夹箍紧固在两端光缆上,夹箍距外护套切口5mm。(如缆身小于夹箍内孔直径,应在该部位缠绕若干层橡胶自粘带)。

2.5.4-3将光缆加强芯穿入支架孔内固定

2.5.5预留盘、盘留板安装

2.5.5-1按顺序检查光纤的排列,把两侧光纤分开理顺、编号。

2.5.5-2将已处理擦净的带束管的光纤A、B两端分别置入预留盘中,沿着引入口预留一个整圈(光纤长度约500~600mm),然后再从原引入处引入至上面的光纤盘留板上。

2.5.5-3在光纤盘留板引入口处,用塑管专用割刀将光纤束管环切一周,轻轻折断并抽去露出光纤。

2.5.5-4用清洗剂、酒精棉纸擦净光纤上油膏,把光纤放置在盘留板的引入槽内,用绑扎带绑扎固定。见图2.6。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0)

2.5.6光纤接续

2.5.6-1光纤接续时按束管和色谱顺序编号。

2.5.6-2光纤涂覆层开剥3-5cm

2.5.6-3光纤端面的制备和接续:

1)用光纤切割刀制备端面,裸纤。

2)将光纤放入熔接机熔接。

3)注意观察两根光纤端面的质量,如发现光纤端面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制备。

4)按照光纤熔接机操作程序进行光纤熔接, 接头点衰耗应不大于0.08db如不符合要求应打断重新熔接。

2.5.7光纤接续测试

2.5.7-1在测试点,将尾纤接入OTDR,

2.5.7-2接续点接完一根光纤后,通知测试点用OTDR测试光纤接头损耗。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熔接。

2.5.8光纤接头加强管安装

光纤熔接完后,用光纤接头保护管热熔保护。

2.5.9光纤的盘留

2.5.9-1完成光纤接续后,应把光纤余长在盘留板内进行盘留。盘留时应将A、B两侧光纤同时压花盘留,盘留圈数控制为偶数,以达到相互抵消扭力的作用。最后将光纤接头保护管按顺序放入固定槽内。见图2..5.9-1。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1)

2.5.9-2按顺序从下往上将盘留板翻开,每接完一层合上盘留板,依此类推,直至全部光纤接续完毕。

2.5.9-3每层光纤盘留板接续完成后,覆盖一片塑料保护层,层与层之间和最上层都需用塑料保护片覆盖,并通知测试点对每根光纤进行复测。

2.5.10接头盒组装密封

2.5.10-1接头盒的密封

(1)将接头盒四周密封槽内用酒精棉清洗干净。

(2)将密封条嵌入接头盒下半盒体密封槽,密封条要紧贴于槽内。

(3)将未引入光缆的光缆引人口用缠绕好密封胶的堵头封堵,密封胶缠绕高度不宜过高,高度略高于堵头两侧挡片2-3mm为宜。

2.5.10-2接头盒的组装

(1)将熔接好光纤的光缆固定支架平稳的放入接头盒的下半盒体中,支架两端的光缆应处于自然状态没有扭力,以免光缆应扭力太大发生转动伤及光纤。

(2)将接头盒上半部分盒体与下半部分盒体扣合,此过程中应反复检查接头盒内光纤盘留情况有无移动现象,以免让盒体压断光纤。

2.5.10-3接头盒螺栓的紧固

紧固盒体螺栓时应按照先中间后两边对角依次的顺序进行紧固。

2.5.10-4清理现场工具的回收

作业完毕后应将作业现场清理干净检查核对工具有无遗漏做好工具的回收工作。

2.5.10-5预留缆及接头盒的放置

预留的光缆应盘成直径不小于1M的圆圈放置在接头坑内,盘放预留光缆时应由俩人操作一人抓住光缆接头盒两端的光缆一人盘放以免照成光缆扭动伤及光纤。盘放好预留光缆后将接头盒用塑料布包裹放置于预留光缆的圆圈中间。掩埋接头坑时注意不要将较大的石块丢于坑中以免砸伤光缆和盒体。

2.6 机具设备表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2)

2.7质量控制

2.7.1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

光纤接续时的端面制作,光纤盘留,及接头盒组装是影响接续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一支经过培训的专业化光缆接续测试队伍,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光缆操作工艺是光缆接续质量的保证。

2.7.2质量控制点

2.7.2-1光纤端面制作。

2.7.2-2光纤的清洁状况。

2.7.2-3光纤接头热熔保护。

2.7.2-4光纤的盘留。

2.7.2-5接头盒组装。

2.7.3质量检查

2.7.3-1用OTDR对光缆单盘测试。

2.7.3-2过程监测

(1)用OTDR对每根光纤熔接过程进行监测。

(2)光纤接续时,在熔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盘留后进行复测。

2.7.3-3光中继段测试

测试中继段衰减和平均接头损耗。中继段衰减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单模光纤一个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平均值不应大于0.08dB(1300nm、1550nm)。

G.652单模光纤每公里衰减系数表: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3)

G.655单模光纤每公里衰减系数表: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光缆线路维护测试方法及施工接续标准化作业流程)(14)

2.8安全注意事项

1、确认输出电源电压平稳,符合仪表使用要求,并确认仪表在关机状态时,才能插接电源,以免损坏仪表。

2、光时域反射仪系激光仪表,严禁肉眼直视发射端孔,以免灼伤眼睛。

3、光纤系玻璃纤维,切割下的光纤要收集在容器内,以免刺伤人。

4、接续后残留的废弃物如废弃光缆、外皮、填充物、金属芯线等,应分类收集。

5、在公路、铁路或其他交通道路边施工时,应注意往来车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6、开挖接头坑前,应调查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以免损伤其他设施;应做好基础防护,避免塌方。汛期必须安排人员对施工区段进行巡视,以防由于光缆沟开挖引起路基塌方。发现隐患必须及时派人进行回填、加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