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了了
道法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善和谐的社会是一直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儒家提出的“天下大同”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它追求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与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一个充满着仁爱的社会。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奉献,人在社会中生存,而社会也因人而存在,良好的社会氛围带来优良的教育氛围。
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老师对学生的孜孜不倦,社会对广大人群的影响,多方面造就了一个人的性格。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和为贵,以善为本,我们不喜战争,但并不代表着害怕与屈服。
从社会层面映射到个人层面上也是如此,做人应该宽容大度,以德服人,可人也不能任人宰割,忍无可忍那便无需再忍。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写:人最大的弱点是善良。
确实如此,与人为善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往往太过善良就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所以说,你可以善良,但你的善良应该要有点锋芒,有所保留的善良,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在这个好与坏并存的社会,防人之心真的不可无。
做人不应该过分地善良老实,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有一些坏人的存在,他们的骨子里充满了算计,但本身不够强大导致他们只能去欺负那些比他更弱小的良善之人。
观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越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欺负,原因也很简单。
现实世界,残酷而自私这个社会有多残酷,也许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知道。
有为了蝇头小利背叛朋友的,有经不住金钱诱惑出卖自我的,有因为新鲜感抛家弃子的……
不得不说,人内心的贪欲是与生俱来的,在足够的诱惑下,总有人守不住原则底线,总有人会出卖别人成就自己,利己主义是每个人都有的。
不是所有时候都有两全其美的选择,自己得到一部分利益,就有可能损害别人的一部分利益。
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过于善良,要保护好自己的切身利益,否则总会迎来欺负。
对人太好也是一种隐患,这会让人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认为你对他的好是你应该做的,当有一些决策需要损害某个人的利益时,那么大概率会选择到你。
因为,你不会提出异议,会甘于接受,对于获利的一方来说,无非是感谢一番,说你很有奉献精神云云,他们则捧着好处各奔东西。
不会拒绝,遭人利用
学会拒绝与学会接受同样重要,学会接受的必要性在于,生活总有一些突如其来而又无法改变的祸事,这时需要人端正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善于接受对应着无可改变的逆境,而懂得拒绝则对应能够否决的不公,维护个人利益并不是说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勇于拒绝才能让小人无可乘之机。
不擅于拒绝的人,总会得到一些得寸进尺的行为。
比如,一些推销人员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众人皆知推销需要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厚脸皮”。
除此之外就是要寻找一个不擅拒绝的对象作为客户,那么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功率。
小人最会利用心态,不会拒绝意味着容易成为受欺负的对象。
在一个集体中,总有些脏活累活需要人做,公平公正的应该是轮流起来。
可当这个集体中出现一个不会拒绝的人,无论其他成员是否善良,总会趋向于让这个好说话的人去做,学会成为一个“不好说话”的人,才能不被欺负。
小人总是欺软怕硬
当人的贪欲不受控制,当利己主义占据人的中心思想,小人便诞生了。
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欺软怕硬,因为他们主要在于利己,任何有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都不会做,遇见强硬的人自然会退避三舍,遇见好欺负的人总会想着从对方身上榨取利益,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既然小人欺软怕硬,那么我们就应该养成强硬的一面。
钱学森说:手里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
做人应该以和为贵,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不公,接受他人的侵犯,自我保护能力任何时候都要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人在于少数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对于那些损害别人利益的小人,完全没必要对之包容善良。
这类人欺负的就是老实人,你越是善良,越会被他盯上。
与人相处,你不能做“欺软怕硬”中的“软”,对待恶人应当有个强硬的态度,对待侵犯要敢于与之斗争。
时光情感课堂:
骨感的社会总让人失去信心,生活的磕磕绊绊令人感到无望,可这并不影响我们怀揣着善良生存于社会。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对生活饱含热情,都要对人生充满期待,不要因为遭遇了一些坏事就丧失信心。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好人好事居多。
只是,在行好事的时候保留三分,保护好自己,不被人利用你的善良才行。
善良用来给予,强硬用来防卫,人内心深处的善良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导向,引领着我们砥砺前行。
好人终有好报,当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养成善良包容的性格,那么“大同社会”将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