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革命,起初作为一个天文学上的历史事件,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专有词汇,在比喻的意义上被广泛使用到各个领域。比如我们常常把康德的哲学说成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1)

一旦某个词汇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往往我们就会忽略掉这个词汇本身原初的真实含义。这篇文章我就想带着大家一起,回到所谓“哥白尼革命”发生的历史原点,来看看当时究竟在天文学观念上发生了什么?以及它究竟是否可以被称得上是一场“革命”?

01

公元1473年,哥白尼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富裕家庭。二十年前,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宣告结束。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地兴起,冲击着人们长久以来一些固有的观念,以及宣称掌握着世间一切真理的教会的权威。哥白尼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的时代逐渐成长。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2)

哥白尼

在当时天文学仍旧笼罩在由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所构造的“地心说”体系下。这是一套极为复杂和精巧的学说体系,与当时的人们通过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基本相符,再加上教会依据宗教教义的背书和支持,托勒密的“地心说”被当时的人们坚定不移的相信。

托勒密之后1400多年,40岁的哥白尼提出了全新的一套天文学理论——“日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不再把地球而是把太阳作为中心。这一点与我们今天的常识较为相符,因此被视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人把它称为是“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3)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但如果从近代科学发展史的眼光来看,这果真够得上是一场“革命”吗?

02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认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且是所有行星运转的中心,换句话说,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这一点对于今天稍微有一点天文学常识的人来说,恐怕就不会认同了吧。

而且哥白尼跟托勒密一样,坚定地相信所有天体的运动都一定是沿正圆轨道,并且保持匀速。这两点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一直被认为是绝对的真理,深信不疑。对这两点的深信,并不是基于像我们今天的科学观察实验,而是基于一种哲学上或者宗教上的对于宇宙(神)是完美的信念。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4)

无论是“日心说”还是“地心说”都坚信天体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

哥白尼在意大利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而且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作为一名虔诚天主教徒,他虽然冲破了“地球中心说”的禁锢,但是对前面那两点的信念同样坚信不移,甚至是更加强烈。

哥白尼之所以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其背后有着强烈的宗教冲动。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一种哲学上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相融合,慢慢成为了当时主宰人们思想的精神力量。在这种新的思潮中,柏拉图哲学中的“至善理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合二为一,而太阳就是柏拉图对“至善理念”的暗喻,也就变成了“上帝”的代表。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5)

既然太阳代表着“上帝”,那么它必然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难道还有其他位置更能体现“上帝”至高、至善、至美的地位吗?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样一种强大的宗教精神推动,甚至也是支持他这一学说的重要理由。

03

虽然哥白尼与托勒密两人相差1400多年,但是两人所能获得的天文观测数据基本相同,也都靠同样的观测手段——肉眼来进行。天文望远镜的出现还要等到哥白尼去世后66年,由伽利略在1609年才制作出来。

基于几乎相同的天文观测数据,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托勒密的“地心说”,表面上看是把地球和太阳的位置颠倒过来了,但两者理论中更为基本的假设和计算方法都极为相似。

如果一定要说哥白尼的理论比托勒密的优异之出处,可能更多是体现在,当把太阳放在中心位置之后,在天文计算上就不再需要托勒密理论中的“等距点”这一辅助概念工具,从而能够使计算变得相对简化。

正是在计算上的这点工具性的优势,让哥白尼的“日心说”慢慢被当时的一些天文学家所采用。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麻烦,就是太阳被放在了中心,而且地球不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这对于大部分当时的教会天文学家来说都难以接受,因为无论是传统宗教观念上,还是日常观察经验上,要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在运动,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6)

既然舍不得这件更加趁手的新工具,那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于是他们索性就宣称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是一套更好的天文计算工具,而其理论中的“太阳中心说”只是一种便于计算的假设,与真实的世界并不相符。

通过这样一种工具主义的态度,哥白尼的“日心说”被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来对待,而抽离掉理论中对于真实世界的解释。这样一来,哥白尼的“日心说”便可以光明正大地被教会天文学家广泛地采用,来计算天象和历法,同时又不至于冲击当时宗教信条对于真实世界的那套权威解释。

其实这种工具主义的态度,在我们对待今天很多科学理论时也同样如此。比如量子理论,今天绝大多数的人,甚至包括一些量子物理学家,他们都很难相信我们生活其间的世界,就是量子理论中所描绘的那个颠覆我们的常识经验,充满光怪陆离的世界。但这并不影响科学家们将量子理论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应用到大量的现代尖端科技之中。

哥白尼的“日心说”长久以来被如此对待,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一起存在,教会也并没将哥白尼视为异教徒,更没有将他送上异教审判庭,只是极力阻止哥白尼耗尽一生心血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最后直到他临终前才勉强得以出版。哥白尼一生享年70岁,这在当时的算难得的高寿了。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7)

中译本的《天体运行论》

而我们在历史上所熟悉的中世纪教会对于“日心说”的血腥迫害,并没有发生在哥白尼身上,而是在一位叫做布鲁诺的人身上。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8)

布鲁诺

布鲁诺出生于哥白尼去世后的第五年,后来成为哥白尼“日心说”的狂热追随者,但他并不是一名天文学家。他并不把哥白尼“日心说”仅仅当作一种工具,而是深信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全新的真实世界,并坚韧不拔地到处宣扬这一观点。最终激怒了宗教教会,44岁的布鲁诺被捕入狱,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八年后,他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04

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有其突破之处,但受制于传统宗教观念和天文观测手段的限制,其理论的大部分内核与托勒密的“地心说”并无太大的差异。

以今天的天文学理论来看,宇宙并不存在着一个中心。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还是哥白尼的“日心”,其实都没能打破禁锢当时天文学发展的观念窠臼。这个禁锢不在于谁是中心,而是在于当时人们对于一切天体必须遵循正圆轨道运行和保持匀速运动的观念,以及这个观念背后所依赖的对于宇宙(神)是完美的信念。

真正打破这一禁锢的是哥白尼之后的开普勒和伽利略。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9)

第谷(左)与开普勒(右)

开普勒青年时代跟随知名天文学家第谷担当助手,第谷穷其一生用肉眼观测天象,记录了大量的第一手天文观测数据。第谷去世后,这些数据全部留给了开普勒。开普勒正是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经过大量极为复杂的运算,终于大胆地提出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运行速度也不是匀速的。这便是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重大突破。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10)

开普勒提出天体运行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运行速度也不是匀速的

而后来,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依靠这一更先进的天文观测手段,看到了此前仅凭肉眼无法看到的大量天文现象,从而在经验上直接验证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正确性。自此禁锢人们头脑长达千年的正圆和匀速两个观念彻底被打破,现代天文学也由此诞生。

哥白尼简介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哥白尼革命是怎么回事)(11)

伽利略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哥白尼的“日心说”果真称得上是天文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吗?我认为这一说法言过其实了。如果硬要说有这样一场“革命”的话,或许我们称之为“开普勒革命”或者“伽利略革命”可能更为恰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