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的社会都不提倡打骂孩子,可是扪心自问,哪个父母生气的时候没有打几下娃?现如今的孩子都是身娇体贵心灵弱,家长觉得对孩子老虎式管教是有害的,自己需要化身天使用爱包容孩子,于是唐僧式的说服教育应运而生。

外甥女依玮从小到大总让父母操心。学习时间偷偷上QQ,模仿父母签字请假逃课,她在表姐眼中是妥妥的问题少女一枚。表姐说女儿小时候没少对她实行暴力,打过手板、罚跑圈、面壁思过,不过现在女儿大了,已经意识到打骂教育的不对了,转而对女儿温柔以待,希望能“感化”她,改掉不良的习惯。

17岁孩子懒惰该怎么教育(唐僧式说教对娃无害)(1)

表姐的温柔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依玮诉苦说:“我妈虽然不打我了,但是她的唠叨神功却与日俱增,只要看到我就不停地说,关键她说的那些内容我都倒背如流了,太烦躁了。”对此表姐还感到委屈,认为她不打不骂只是唠叨都不行,现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碰不得了。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科学地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提出如果孩子不服管教,那一定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要换种方式继续,直到孩子改正。这其中“说服教育法”大有市场,不动手只动嘴,归为“精神教育”的一类,但唠叨多了对娃就一定好吗?

测测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唠叨父母?

通过“话聊”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回头是岸,现实中常常有这几种类型的唠叨父母,测测你属于哪种?

1、 忆苦思甜型

父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艰辛岁月,指出现在的孩子泡在蜜罐中还不知足,不懂珍惜,抛砖引玉,将话题自然过渡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

常见句式:想当年我们小的时候 再看看你们现在

17岁孩子懒惰该怎么教育(唐僧式说教对娃无害)(2)

2、 翻旧账型

父母就像点读机,能清晰地记住孩子上一次、大上次犯错的原因,一旦孩子再次犯错,家长就会“情景再现”,将之前所有同类型的差错一股脑倒出来,给孩子造成“重复性悲伤”,试图唤起孩子的记忆,督促其“改邪归正”。

常见句式:记得你上回 如果没记错的话 在我的记忆中

3、 声泪俱下型

或许是感到和孩子单纯的谈话力度不够,很多妈妈往往说着说着就声泪俱下了,这倒并不都是表演,很多时候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希望以自己的泪水,唤起孩子的上进心。

常见句式:我真不是为自己 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17岁孩子懒惰该怎么教育(唐僧式说教对娃无害)(3)

4、 苦口婆心型

家长对孩子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早恋等问题开启苦苦劝导,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夸大因果联系,还用摆事实、举例子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希望其在看到不听话的恶果后,能及时从源头上制止不良行为。

常见句式:如果你不想那样,你就得这样 你没见某某

5、 自我联想型

由孩子的不如意,联想到自我的不如意,好像因为孩子的缘故,给父母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家长的过度联想,常常陷入自怜的境地不可自拔。

常见句式:我真不能指望你 你要这样就害惨我了

6、 轻描淡写型

看似不想说孩子,其实有着深深的“怨念”,几番欲言又止,让孩子无所适从。

常见句式:我也不多说了 不是我说你

7、 威胁恐吓型

与事后叨唠不同,这种类型的父母更喜欢提前预告,还没等孩子做事呢,先把完不成的后果给一一罗列出来,想通过敲山震虎来说服教育。

常见句式:如果你打破某某规则,我就会对你怎样

17岁孩子懒惰该怎么教育(唐僧式说教对娃无害)(4)

没有“紧箍咒”,唐僧式说教也不灵

在《大话西游》中,唐僧动辄对孙悟空开展批评教育,对乱扔月光宝盒这样的小事也要喋喋不休,生怕砸坏了花花草草。孙悟空对此是非常反感的,甚至想要报复。剧中的唐僧唠唠叨叨,妖怪听了都要寻死,孙悟空却只能服从,这是因为孙的头上有“紧箍咒”,即对他的行为有足够的控制力,所以才能任由唐僧说个没完。

但在现实中,孩子头上并没有这样的紧箍咒,与其说唐僧式的说教是“科学的教育”,不如说是变相的“精神惩罚”,这种惩罚看似人畜无害,其实也会伤害到孩子,而且长期使用,效果奇差!

1、扭曲孩子行为目标

在家长漫无边际的“话聊”中,孩子积累起来的是厌烦的情绪,而且往往抓不住谈话的重点。事实上,也确实存在不少家长,本来是本着教育的态度,到最后却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完全跑题,不知所云。

这种精神惩罚会把焦点放在惩罚行为本身上,而忽略了教育的目的,从而扭曲了孩子的行为目标。比如谈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但谈话过后却给孩子一种错觉,认为妈妈在剥夺他玩耍和看电视的时间,仅此而已。

17岁孩子懒惰该怎么教育(唐僧式说教对娃无害)(5)

2、说教效果并不理想

在威胁恐吓类型中,孩子未动,父母的判断已出,而且是对孩子负面的评价,总是以惩罚的形式来引导,那孩子肯定会反感。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还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你不说还好,一说准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

还有苦口婆心型的,肆意夸大因果关系,会失去孩子的信任感。他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你渲染的气氛所击倒。一旦识破父母的“苦肉计”,说教等于白费口舌。

3、亲子关系恶化

国内曾有一项针对亲子关系的调查,在“你最讨厌父母哪种行为”中,唠叨高居榜首!而在你最希望父母做到哪点的回答中,很多学生言简意赅地写下“不唠叨”,可见唠叨这件事给亲子关系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家长太过唠叨,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的心中,怎么父母对我好的方式就是叨唠吗?这不是在折磨我吗?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失去平衡,只剩下父母单方面的说,而孩子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激烈对抗,缺乏顺畅的交流。

说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强调说教的作用,就会变成唠叨,话说三遍淡如水,唐僧式说教存在的最大缺陷是方向不明,执行不力!

打骂孩子是不对的,但不代表严肃教育是错的,严肃教育有很多种选择,比如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耐心的引导和孩子做朋友,还有近些年流行的“不骄纵也不溺爱的正面管教”等等。单说今天所谈的唐僧式说教,流于形式,并不推崇,希望家长得以警醒。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