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互相侵扰,战争连续不断,社会一片混乱。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主张统治者不要枉加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不要强迫命令,胡作非为,要按自然规律行政,让老百姓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1)

无为而治,通过无为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表面字义上理解是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为”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

宸冰:您对老子这个人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者见解吗?

吴北午:孔子说:我可以看见鱼怎么游,我可以看见鸟儿怎么飞,我可以看见天地的各种事,但看老子,见其头不见其尾。

他完全可以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形容:大道是无形的,你想迎之不见其首,你想随之不见其尾。一个不能够用眼耳鼻身感受的东西,但它确实是存在的。你去从它就去生,你逆之它就受挫折。你想看到它是什么样子的,那是看不到的,你想到头,找不着头;你想到尾,找不着尾。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2)

他是中国智慧的代表,无法用很复杂的语言形容,他是一个综合的像标杆一样的东西,综合地落在一个点上,大家比较容易上口,他是个真实存在过的人,他有生死的记载。

宸冰:今天人的生活处在一种焦灼状态,您标注了《道德经》,又讲过那么多课程,您觉得《道德经》当中哪一句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对这个现象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描述。

吴北午:我觉得《道德经》是81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只有站在每一座山的顶峰,才能够看到人类最高智慧的风景。不是哪一句,每一句都是。 它像江河湖海一样,生生不息,一点一点把你的心灵、生活洗刷得非常清爽、干净。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3)

宸冰:随着中国的崛起,不光是经济全球化,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球的文化输出,在您看来像《道德经》这样的书,怎么解决这个所谓的不可量化、不可模拟的那种玄妙状态,以逻辑的方式进入更多人的生命呢?

吴北午:《道德经》作为人类智慧的最高点,它肯定跟科学有关系。实际上它是一个哲学体系,任何东西都是一个点,每一个点都可以量化,但一个体系不能够量化,这种说法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不科学,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说,那太幼稚。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4)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能够把女生好看量化一下吗?你量化不了,这个得通过选美比赛。比如说一个女人好看,说她眼睛大:眼列3.5公分,鼻高1.7公分,我们有三庭五眼这样的说法,即使把这些数据说完了,你也无法勾勒出这个人是什么样子。所以会用肌肤如玉、风摆荷叶、窈窕淑女、翩若惊鸿等来形容。这就是道,道是不能量化的,术可以量化,如果你用术去量化道,不可思议地就落了下乘。

宸冰:我们今天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强制性地要求别人一定要相信我们说的或者一定要按我们说的去做,我们只是把好的有益的东西传达给你,《道德经》里这样论述的篇幅很多,“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是治国无事,有事就不能够治国了吗?

吴北午:所谓的无为而治,对这句话的解读有各种说法,这正是《道德经》非常著名也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在今天的语句上,本身是不通的,无为怎么能无不为呢?无不为怎么能无为呢?逻辑上是不通的,如果你对先秦的中国文化比较了解,你就会知道古人在先秦时期用刀子在木板上刻字,如果那个时候大家都能明白的话,他就不写了。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5)

比如《金匮要略》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病从哪儿来的呢?肝的病一定是从水木那儿来的,就是从肾那儿来的,他就不说肾。

我们现在从字面上理解的无为是什么都不干,和它那个年代对于无为的认识不是一个意思。“无为”经过了很多的考证,我给它的解读是:第一不妄为。《道德经》中有句话:"强梁者不得其死",( 注释: 强暴的人死无其所)。这是孔子观周时,从周祠铜人的后背上看到的一句话。因为周灭了商,为了让周能够永传,把商的错误刻在了一个铜人背上。比如你管理一个国家,对于犯罪的人你可以选择杀掉他,但你把他扔到一个有毒蛇的池子里,或用用炮烙等刑罚取乐,这个就是妄为。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6)

第二是不过为。 比如我一直不承认我们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因为我们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令在《道德经》里面叫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 ” 。政令 从长安发出来只到县,所以说县令是父母官,上马管民、下马管民。 县以下是乡绅管理,我们是一个广博的国家,我们的沿海地区、高原地区和草原地区,他们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的风俗,你用同样的东西去强行要求它是不可行的,所以中央集权一直到县,县以下为乡绅制。所以才有民不举、官不纠的说法。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7)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会明白《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 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 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 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 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这个就叫做不过为。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8)

第三是不作为。 无不作为,不做也不行。 所以无为有三层意思 不妄为、不过为、不作为。

比如《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 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灾祸,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 幸福,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 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正忽然转变为邪,善忽然转变为恶,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当一个国家的管理机构能够做到不妄为、不过为、不作为时,那么天下的事就无所不为,你所要实现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

宸冰:有本书叫《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今天我们叫《读错的道德经》。这种误读源于时代的变迁,随着我们遭受灭族、灭国的境遇,很多典籍、传本等这些传统文本被损坏,比如他们会认为《道德经》中缺少一些字,或者有些字是错的等等。

吴北午:《道德经》中说到:道法自然。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我在讲课时,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个领读,让大家一起读,先有一个认识,不认识的字没关系,编着念、空着念、想念什么就念什么。经文重要的不是某个字、不是缺少哪个,重要的是对其整个逻辑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无为而治无为的含义是什么(原来无为而治的)(9)

周国民书

在今日紧张、忙碌的社会,人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内心时常充满焦虑困惑和浮躁,而“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解决问题的良方,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领略老子的自然之道,我们便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明了天地万物运行之理,进而以通达人生的观照,开启幸福快乐之门。

对文章感兴趣的,请关注 宸冰读书 。查看更多优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