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析(读诗赠卫八处士)(1)

这是一首描写久别重逢的诗,大概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阔别20年之后匆匆相会,第二天又匆匆告别。

但是,由于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杜甫自己也刚被贬职不久,因而乱离时代“人生别易会难”和“世事沧桑”的感触在诗中表现得尤为真切,也因此深深地打动人心。

诗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叙述了拜访老友的过程,家常话语,娓娓道来,很是生动自然,就像是老朋友坐在你的对面,缓缓地给你讲述这次相会的经过。

诗歌意境高远,在情感上也极易引起共鸣,所以,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两句。

诗歌从离别写到聚首,再写到离别,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渗透着强烈的人生感慨。且让我们从头开始细细品读吧。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动不动就像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今夜是一个怎样的吉日良辰啊,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诗歌开篇就奇特、恢宏,一下子把人类的情感拉到了宇宙星辰的高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里的“参”和“商”是中国古代的星宿名,参星下午五时至七时出现在西方,商宿早晨五时至七时出现在东方。一个上升,另一个就会落下,永远不会碰面。

这其实是有典故的,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据说,阏伯与实沈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高辛氏的儿子。阏伯是老大,实沈是老二,两兄弟经常打架斗殴。老爸被闹得头大,干脆就把老大分封到商(现在的商丘),主管商星。把老二分封到大夏(现在的太原),主管参星。让他们终生不能相见,看你们还怎么折腾。所以,参商含有不和睦的意思。

然而,杜甫和卫八处士并没有不和,相反还是多年的好朋友,却也很难相见。一种作为人类的无力感赫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其实也是对下文表达惊喜之情的一种铺垫。

“今夕复何夕”出自《诗经》中的《绸缪》篇,《绸缪》是一首描写结婚的诗歌。其中的“今夕何夕”语带俏皮,表达出由于一时惊喜,竟忘乎所以,记不得日子的心理状态。杜甫将其运用在这里,充分表达了与老友阔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青春壮健岁月能有多少啊,不觉得你我均巳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我连声惊呼胸中热流翻滚。

隔着二十年的时光,老友再相见,难免互相端详打量。一看两人都白了鬓发,不由得深深慨叹韶华易逝啊。坐下来之后,一定会问问老朋友们都怎么样了。听着这个也走了,那个也走了,竟然有一半之多都成了泉下之鬼,再也见不到了,诗人不由得一声声惊呼:“啊,啊.....”。心中如翻江倒海、油煎火烧。

这前四句描写的重逢真是滋味复杂、悲喜交加啊。一番感叹之后,诗人将镜头拉了回来。毕竟逝者已矣,珍惜眼前人吧。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的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这几句描写的见面场景异常温暖、亲切,主人的子女先是对爸爸的朋友行了礼,然后就围着诗人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诗人看着这些孩子,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朋友,心里是无限感慨,也是无限喜欢。

诗人一一回答着他们的问题。还没答完呢,主人就催着儿女们去摆酒菜。

这画面太传神了,因为我们小时候,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围着客人叽叽喳喳的时候,爸爸都会过来催我们吧:“去去去,你们快去端饭端菜,让我和你们叔叔多喝两杯。”

既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反映出了主人欲和客人“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的急迫心情。

同样的“驱儿罗酒浆”还有一种写法是“儿女罗酒浆”,我没有选择,也是基于上述原因。

说到这里不得膜拜下诗人的写作才能——太干脆利落了。比如说我这样凡人,前面既然提到了孩子问问题,那么我当然得顺着写下去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了。

可是,您看人家杜甫,根本就一字未提,一句“问答未及已”,就直接翻篇了。毕竟孩子的问题跟诗的主题无关,写上来也太啰里啰嗦,像小脚奶奶的裹脚布了。

接下来两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极美!

美在画面感——沾着冷雨的绿油油的韭菜,黄白相间的热气腾腾的米饭。一冷一热、一绿一黄搭配得多么绝妙呀。

美在深情意——这背后也有一个典故,当年东汉的名士郭泰在洛阳,一边读书一边种菜。有天傍晚大雨滂沱,他的好朋友范奎突然到访。郭泰就冒雨到地里割韭菜来款待朋友。杜甫在这里是拿他们两个人的故事来比他和卫八处士,说明情意深厚。

美在暖人心——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材,甚至因为贫困,白米饭中还掺杂了小米。但这却是真真实实的家的味道呀,让人觉得无比踏实的家的味道。还有比这更能温暖人心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几杯。一连喝干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主人觉得乱世之秋,见面不易,举起酒杯就一连喝了10杯,喝了10杯竟然也不醉,是因为酒量大吗?

不一定啊,我想一方面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方面是主人把深情厚谊都放在了杯中,所以才能一杯接一杯的喝呀,是不怕醉。

而诗人呢,感动于主人对自己的情深意长,一定也会开怀畅饮,不醉不休吧。

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天我就要越过华山踏上新的旅途了,咱们之间将再次隔着崇山峻岭,世事难料,后会之期茫茫啊。

欢乐只在今宵,明日一别天涯海角,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了,一声长叹道不尽心中的感慨。难怪“一举累十觞”地拼醉啊,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举杯共饮的机会了。

这样的聚少离多就是人生的常态呀,读到这里,一股巨大的苍凉的感觉像一张无形的网向我们迎面兜下来,让人无法遁逃,心中涌起一股怅然、一股凄凉。

“相见时难别亦难”,身处安史之乱的诗人固然感受颇深。可就算是身逢盛世的我们,读了此诗,也不能不深深感动吧?诗的力量太强大!

这首词还有一个风格——它用典较多,可是又用得不露痕迹。不懂典也能很轻易地读懂诗,这种谦谦君子的风范,我真心敬仰、真心欣赏。

《赠卫八处士》,一首充分体现老杜沉郁顿挫的好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