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

4月18日,也是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66周年的忌日。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2)

他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因光电效应研究获诺贝尔奖,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科学天才。

而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位在诗、词、画、书、文领域均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天才——苏轼。

他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词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散文方面更是和大文豪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方面更不用说,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3)

如果说爱因斯坦代表着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峰,那么苏轼就是东方感性思维的灯塔。

林语堂先生专门写过一本《苏东坡传》,书中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是一个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的天才。

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苏轼的人生故事,解密天才的成长密码,细品一下他的代表作《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4)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5)

母亲的教育成为童年的底色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一定是有他的教育底色。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知道苏轼和父亲苏洵还有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一家子都是大文豪。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6)

可能有人好奇,这个就神奇了,家里出一个文豪就了不起,一下子出三个, 那简直是火星撞地球的概率。

如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苏母是如何教苏轼读书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苏母有一次给他讲东汉名臣《范滂传》时,特别的感慨,小苏轼听完之后问他母亲:“假如我以后像范滂(pāng)这样,年纪轻轻英勇就义,您会同意么?”

苏母倒也没有反对他,愣了一会,只是说了一句:“你想成为范滂,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

苏轼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似乎也明白了母亲的意思。

苏母的回答并没有直接表示反对,而是先接纳苏轼的看法,然后顺着苏轼的答案给了回应,似乎在说,你是要让老娘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苏母这一问,反倒让小苏轼羞愧不已,哪敢忍心让老人家那么伤心。

就是那个时候,苏轼读书也会开始慢慢思考,哪怕是被别人称赞的古人也不是完全值得自己去模仿。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7)

● 坚守自我,不惜得罪宰相王安石

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边的核心观点认为天才和疯子只是一线之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有个性。

而苏轼的天才,在个性的坚守方面更是暴露无遗。

当时有个大佬叫王安石,正好执掌朝政,跟神宗很合得来,两人打算变法图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模样。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8)

苏轼知道变法之后,痛心疾首,大呼不能这么改啊,改了之后就会民不聊生,一百个反对变法。于是跟神宗皇帝写了一封万言书。

中心思想就是变法不行,原因是变法会扰乱人心,导致天下大乱。

本来他可以完全不管这个事的,跟其他大臣一样为了自己的前途和稀泥,但是苏轼没有,因为他心中有他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个性。

因为太不知趣,被王安石整到杭州去了。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9)

● 乌台诗案,苏轼活成了苏东坡

苏轼的天才还在于善于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条路,没人规定人必须成为某一种人。

职场失意,别的诗人可能闷闷不乐,而苏轼到了杭州之后,不仅吃得好睡得好。还慢慢学会了欣赏杭州附近的美丽山水,开始没事写写词、作作画。

要知道,苏轼被贬之前主要是政论文写的多,被贬之后,才激发他的诗词天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杭州的日子也算过的滋润, 没过多久,苏轼又被调到了湖州。本来以为经过打击之后会变聪明些,可是在苏轼眼里,这些似乎都不是事。

于是闲着没事又给神宗写了封感谢信,信里边就吐槽了一下改革的事,结果惹怒了神宗。所以到湖州上任不久,就被送进了御史台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0)

名词解释

乌台也就是御史台,因种有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幸亏朝廷中还有一帮老朋友求情,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条遗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关了103天的苏轼逃过一劫,被发配到湖北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当时团练副使是个闲差,几乎是没有俸禄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打白工。

苏轼到那里后,自己亲自开荒种地,又因为这块地在城东,所以自号“东坡居士”,自此,苏轼就成为了苏东坡。

此时苏轼的心态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那个一心渴望改变“世界”的苏轼,而是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并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价值,转身一变,成为了那个“一衰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 豁达洒脱,重返朝政辅助哲宗 

苏轼的天才在于他的豁达洒脱,接受命运给自己的安排。所以他不像杜甫过得那么拧巴,因为朝廷黑暗就辞去官职,后来弄得自己病死孤舟。

虽然他自己对政治一度没有好感,但是并不排斥,不去计较自己与朝廷之间的恩怨。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1)

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宣仁太后掌权,苏轼重新回到了汴京。

因为之前的政治风波,苏轼回来之后变得坦然了许多,开启了自己的苏东坡生活模式。在此期间便创作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也是三年级下册的必学古诗。

标题中的惠崇是宋朝的一位名僧,能诗能画,但并非苏轼的朋友。虽然苏轼有一些朋友也是僧人,但惠崇却不是,因为苏轼出生的时候,他就已经去世了。

这首题画诗的标题叫《惠崇春江晚景》,其实是有过一些争论的。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上海出版社的《绝句三百首》将这首诗命题为《春江晓景》,而《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语文教材则题为《春江晚景》,是“晚景”还是“晓景”目前没有定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2)

接下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3)

原文: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4)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通过颜色来交代早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写的是远处的近景。可以说苏轼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他懂得画家的匠心,因此,在诗句里突出的是桃花而非翠竹。

春天的景色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景色可以代表初春的,惠崇的画为了表达初春真是煞费苦心,用翠竹中生出几枝桃花来表示。苏轼却用一个“外”字,为桃红柳绿赋予了远与近的空间感,一下子就呼应了画中的翠竹多,桃花少。

然后是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时候视觉开始由远到近了,写的是近处的动景。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的“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说的是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表现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喜悦。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5)

“鸭先知”是因为其他的动物可能不在水中游,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走,还没有察觉到春天的到来,而鸭子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先感受到春水由寒变暖的动物之一。

后来,“春江水暖鸭先知”用来表达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更多的是想象和感觉,画面是画不出来,顶多可以画几只鸭子,但是鸭子的感觉只能诗表达出来,这也是题画诗的意义所在。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依然写的早春近景,说的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那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接下来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写的是动态的春景,向人们揭示出江水深处的春的生机和魅力,说的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河豚是一种鱼,肉味鲜美,产于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中。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6)

这句诗很可能是苏轼的脑补,他的学生张耒(lěi)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的人喜欢吃河豚,“用蒌蒿、芦芽、菘菜三物”烹煮,与河豚最适宜搭配。而苏轼又是一个吃货,由岸边的蒌蒿联想到河豚也就不奇怪了。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7)

我们可以大概想象一下惠崇的画。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江,江边桃花初开,竹枝繁茂,篓篙满岸,芦苇萌芽;江面江水荡漾,春鸭嬉戏,怡然自得,脑补的河豚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8)

过了几年,宣仁太后去世,哲宗正式掌权,立志要实现父亲神宗的改革愿望,于是又把曾经的反对派苏轼来了个三连贬。

从定州到惠州再到海角天涯的琼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海南当时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想吃肉都没得吃,要是生病了,连药物、调补品都没有。

还好苏轼早已心境阔达,和小儿子苏过俩人在海南以著书为乐,没事和当地的父老乡亲谈谈心、聊聊天,准备在这里终老一生。

结果,苏轼没死,反而把哲宗熬死了。徽宗即位当了皇帝,想把苏轼调回朝廷。但是苏轼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寿命不多,希望能够回到常州,毕竟那里还有一批亲友和一份薄田。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一生几乎是大起大落,做过尚书,也被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词气象博大开阔,所写的内容充满真切的生命力,让他的才华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可以说,他童年的教育经历、青年的个性坚守、中年的价值转变以及老年的豁达洒脱成就了苏轼的天才人生。

苏轼对人生思考(我哪是什么天才)(19)

难怪叶嘉莹先生说苏轼是把儒家用世的志意和道家超旷的精神作了极圆满的融汇结合,入朝可以实现理想,被贬可以安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