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1)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妈妈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明明就在身边,却使唤不动。

比如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刚好有人敲门,妈妈腾不出时间,只能叫孩子去开门。

“宝贝,外面是不是有人敲门,你帮妈妈去看一眼。”

妈妈说完,等着孩子的回应,可就是没有回答。再试着喊一遍,仍未听到任何动静。

出去一看,才发现孩子正盯着电视机一动不动,妈妈走到旁边,他还是无动于衷。

拍了一下孩子才转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迷茫。

类似的情况很多:

辅导孩子作业讲错题的时候,只要就一道题连续解释5分钟,再问孩子“听懂了没?”当下就收不到孩子的回复,只能敲敲桌子,孩子才能有所反应。

和孩子在游乐园排队,开始还精神抖擞,排了一段时间的队后,孩子就神游天外了。

问他“喝不喝水?”回答:“……”,问他“热不热,要不要小风扇”,回答:“……”,总之猜不出孩子在想什么。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2)


01实际上,这就是“专注力差”的表现

遇到孩子这种情况,妈妈有时候会焦虑。注意力这么容易分散,在学习上岂不是会表现得非常糟糕?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3)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想要学习好,拥有专注力是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即使想吸收一堂课的知识也做不到。

何况,是否拥有专注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果,其他生活技能的学习也是如此。

事实上,孩子专注力差是很正常的情况,这是生理原因的限制。

有些孩子还特别喜欢动,仿佛椅子烫屁股,坐也坐不安稳,更别说在课堂上专心学习了。

妈妈们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想了不少办法。

但由于对专注力的理解不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走入了误区,因而收效甚微。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4)


02培养娃的专注力,避开这个认知误区才有效

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不仅是孩子,大人也常有分心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

只不过大人拥有更强大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分心时能够及时意识到,并快速把自己拉回来。

孩子没有这种能力,而且脑子里奇思妙想的东西多,分心时还会觉得快乐。

大人可能面对现实的问题多一点,所以总会“不允许”自己分心。

▼如何判断孩子的专注力好或坏?

要想判定孩子专注力是否好,可以先给孩子做一个“看不见的大猩猩”专注力测试

这是哈佛大学做过的一项很著名的心理实验,在网上就可以搜到视频。

视频中有6个人连续走动传球,其中3个人穿白衣服,3个人穿黑衣服,看视频时,要求观察穿白衣服的人总共传了几次球。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5)

有小学老师在班上播放过这个视频,视频结束后,老师问同学穿白衣服的人传球的次数,很多同学都说出了“16次”的正确答案。

当老师再次提问,有没有注意到视频中出现了一只大猩猩,同学们非常一致地说“没有”。

老师重复播放影片后,同学们才发现,视频里真的出现了一只大猩猩。

不仅如此,后面的窗帘也变了颜色,甚至有人走开了一会儿。

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证明了: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

也就是说,孩子会分心,更像是一种本能。这就像人在黑暗中行走,有光照到的地方,才能被看到,除此之外什么也看不见。

对孩子来说,可能在玩玩具时,精神已经全部集中在这件事上。至于其他动静,他都注意不到。

写作业时,妈妈说这个字写得不工整,得重新写,可孩子已经昏昏欲睡。

这些行为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实在能力有限。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进化,注意力也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分散,通常表现出分心、走神。

在现代以前,人的专注力似乎都比现在好。

战争年代,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不提高警惕,连生存都困难,分神是很难存在的。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6)


03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能保持多长时间?

专注力因人而异,也因年龄有所区别。

父母不能强求一个六岁的孩子每天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点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布置任务,才能有效利用孩子的专注力。

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只能保持3-5分钟的专注力。成长到6-12岁时,专注力会有一个飞速的突破,可以维持10分钟。15岁时提升到20-25分钟,这之后数据基本上不会再有变化,成年人的专注力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线上。

因而,父母要求孩子回家后连轴学习几个小时不分心,这是不太现实的要求。

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从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出发,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多体谅孩子。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7)


04适当休息是专注力的中转站

父母对孩子专注力的错误判断,最大的问题是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

父母总觉得为了孩子好,就该多学点东西,上完课还让孩子上兴趣班,根本就不留休息的时间。

事实上,如果换做是大人连轴转,身体和心理也都吃不消。

要知道的是,专注力和身体一样,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运作。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8)

科学家指出:放空状态也是专注力的一种表现。当孩子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其实是大脑高度活跃的时候。

专注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能使其获得提升。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9)


05培养娃的专注力,3个小技巧了解一下

1)正念练习

心理学家沃特斯曾在学校实践过正念练习,实验对象是一群捣蛋的中学生。原本这群学生顽劣不堪,让老师非常头疼。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练习后,他们发生了很大转变,上课也开始认真了。

正念练习究竟是什么,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完成下面3步。

▼具体步骤:

①首先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心去感受身体中气体的流动。

②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走神的原因,发现时及时让自己抽身出来。

③重新注意呼吸,不要纠结在“又走神了”这件事上。

只要能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拉回来,每天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专注力比以前会提升很多。

36岁孩子专注力培养(孩子分心是本能)(10)

2)“小侦探”游戏

孩子对于枯燥无聊的事物,是很难有专注力的。

想让孩子得到锻炼,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达成目的。不妨买专门的图画书,有不同动物的,不同水果的。

妈妈指定什么,孩子就找什么,经过长时间练习,会给孩子的专注力打下一个基础。

3)“反指令”游戏

简单的“大家来找茬”只是初级阶段的游戏,想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试试其他游戏。

比如听指令,说的和做的要是相反的动作。说“抬右脚”就要抬“左脚”,说举起“右手”其实是要举“左手”。

这种游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能训练肢体协调能力。

专注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多给他们做训练,对以后的生活帮助极大。

关键词:专注力、误区、培养、哈佛研究、心理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