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乡愁”是“一枚的小小的邮票”,也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诗人余光中又是怎么创作出这首诗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愁的作品主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乡愁的作品主题(论乡愁的创作过程)

乡愁的作品主题

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乡愁”是“一枚的小小的邮票”,也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诗人余光中又是怎么创作出这首诗的呢?

一.从写作的主体看.

(一).从写作的主体看,该诗写于1972年,作者余光中祖籍为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与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未回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缘情而作。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中具有主宰作用。主体在生活中,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聚材的活动,而主体所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挑选出适合的素材进行写作活动。在诗人因为极度思乡而进行写作活动时,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邮票”、“船票”这些可以与家乡有所联系的事物。台湾海峡隔绝了海峡两岸,也隔绝了作者和他的家乡,他的家人。所以他的诗中有这些材料。

(三).主体在表达中具有主宰作用,老舍说“语言像一大堆砖瓦,必须由我们把他们细心的排列组织起来,才能成为一堵墙,或一间屋子。”而法捷耶夫说“对于语言的修炼——力求把你所看见的东西,把你意识中结晶了的东西表现的最准确,需要麻烦细腻的劳动。”余光中作为主体,需要将构思的结果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固定下来。在修订过程中,主体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主体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字眼,并将其排列,使其成为一篇佳作。在余光中的《乡愁》中,“船票”、“邮票”、“海峡”紧扣“乡愁”这个主题,将他的“欲回乡而不得”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情感与情绪是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远离大陆23年,余光中隔着台湾海峡与大陆遥遥相望,在一片茫茫中,大陆只在水天相接处留下了一条浅浅的线。看得见,摸不着,回不去。在这种煎熬中,他写下了他的乡愁。他并没有直接地,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愁;而是间接地,委婉的通过“邮票”、“船票”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乡愁。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那一年,过年时有太多太多人是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的,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过年一定得回家。当他们在电话中听到亲人的声音,在视频中看到亲人的面容时,也会引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从写作的客体看.

(一).从写作的客体看,写作的客体的多样化,对于写作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写作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对应关系时存在着多样化的复杂联系,不同的写作客体都有着自身的特质。这就需要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客观世界,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客体进行创作。而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应该尊重客体的特质和规律,不能把主体的意志强加给客体。这就需要主体阅历丰富,对客观世界的客体有一定把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内容单薄、思想贫瘠。曹植能七步成诗,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吗?还因为他列举的素材适合当时的情境,而“煮豆”这件小事就是他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而像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者,他们的积累也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或是主动,或是被动;或是从书上,或是从电视上。

(二).而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在余光中的《乡愁》中,“船票”、“邮票”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时代性,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通讯工具。而“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说“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从中可得古代的通讯方式有骑马、书信和口信。从古代的飞鸽传书,骑马到近代的邮件体现了客体的动态性,体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客体会不断涌现。

(三).写作客体具有触发写作动机的作用,也规定了选材的质量,激活了写作运思。在余光中隔着台湾海峡眺望大陆时,想以此抚慰他的一颗思乡之心,在这时他的写作动机已被触发。余光中是个文人,他良好的文学素养意味着他写作时信息量大,他的宏大的信息取向使他的材料有内涵和深度,这样才能写出有分量的文章。诗人从他的信息库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和乡愁的产生与无奈之情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表达出来。

三.从写作的载体看.

写作的载体则主要是指承载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包括体制、结构、格式、语言等方面的构成因素。

(一).从文章体式看.

1.文章体式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三方面总体要求的概括。《乡愁》是一首现代诗歌,段落之间的关系模式是递进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到“而现在”,诗人借助了时空的变化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层层递进,体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2.文章体式具有规范性,规范性是文章体式的本质特点。《乡愁》全诗结构规范,整齐划一,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二).从表达方式看.

从表达方式看。表达方式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手段,它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通常表达方式分为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从叙述的角度看.

(1).从叙述的人称看.

诗人的写作目的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愁思,在《乡愁》中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既表示作者对所叙述的事实负责——他真的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渴望祖国统一,又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真实感,使读者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愁思。

(2).从叙述的方法看.

作者运用了顺序的叙述方法,按照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到“到现在”,将他的乡愁缓缓地抒发。从前只是小愁,现在则是大愁。在这种温声细语的诗句中,在这种婉婉道来的诗句中,更能对比出作者对此境况的无可奈何。

2. 从描写的角度看.

(1).从描写的对象看,余光中描写的不只是眼前的台湾海峡,更是他那千斤重的乡愁。

(2).从描写的要求看,余光中的《乡愁》中运用了“船票”、“邮票”、“海峡”等意象,但它们之间也有着联系,有着共同特征。这几个意象都与家乡有着莫大的联系,它们都代表着余光中已经离开家乡。

四.从写作过程看.

回忆和体验都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在《乡愁》中,作者无论是回忆,还是现在的情况,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愁。这种深之又深,切之又切的感受时余光中有了独特的体验,才能写出《乡愁》这样感染力强的作品。

在上大学以前,我都没有过什么乡愁,最多只是出省呆了半个月以上的时候才会有点想家。但是现在不同,在另一个城市上大学也意味着会在其他城市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虽然路途也不长,可以偶尔回去;但是疫情却在这个城市蔓延,口号从“非必要不出省”到“非必要不出绍”。在十二月中旬,我家乡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把从越城区来的人也列入了需要实行“14 7”的对象。知道这件事后,我也快愁死了,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造就的心情。但是后来从网上找了我们区的服务电话,仔细询问之后知道只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后,那种喜出望外实在让人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