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走红,得益于央视的文化节目《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自2001年开播以来,收到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主打历史文化的主题,邀请的也是各学界的专家,借助着国学热的契机,收视率一度领先其他的同类节目。同样,也带红了一大批“学术明星”,使得大学中文、历史等专业的教授开始走下神坛,走进大众的视野,其中于丹不可谓不是一个典型。

老梁为什么抨击于丹(于丹为何遭20多名博士学者联名反对)(1)

于丹初绽光芒是在2006年,《百家讲坛》“《论语》心得”开讲,使得这一部经典作品加入了不少的现世的价值,于丹式鸡汤也着实抚慰了很多人焦躁的心灵,于丹解读《论语》一度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而后,07年春节趁热打铁推出“《庄子》心得”,更是深入浅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老庄哲学也没那么高不可攀,中文系的教授也不都是古板的老头;同年的黄金周,《游园惊梦·昆曲之美》开讲,把大众带入觉得甚为陌生的昆曲艺术世界,获得不同于诸子哲学和唐诗宋词的审美体验。于丹一时声名大噪。

老梁为什么抨击于丹(于丹为何遭20多名博士学者联名反对)(2)

在受到大众吹捧的同时,对于丹的批评的声音从未停歇,最近的一次,更是在文化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北大清华以及中山等大学的一些古代文史专业的20多名专家联名批判于丹的节目,称她的节目虽然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其实毫无文学依据,纯粹是主观臆测,带有极强的个人化倾向,并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把经典解读的庸俗不堪。于丹的成功在于她抓住了传媒时代受众的心理特点,因为专业的原因,她很清楚大家喜欢听什么,什么东西能引起共鸣,才会带来一大批的粉丝。

老梁为什么抨击于丹(于丹为何遭20多名博士学者联名反对)(3)

而排斥于丹的观众也很清楚,她对经典的解读带有太强的个人化倾向和所谓的现代普世价值,她告诉大家,孔子强调内省,什么事情都要从内在找原因,比如买不起房是自己的原因,看不起病也是自己的原因,她传递的是一种心理抚慰。

老梁就曾经指出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是一种心理按摩,用一系列颇有文采的书面语,砸向观众,观众除了觉得她有文采以外,还觉得她讲得好有道理,因为她讲的每句话都关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仁慈、善良、勇敢等等,至于这些能不能达到、是不是孔老夫子的原意,似乎没有人去追究。

老梁为什么抨击于丹(于丹为何遭20多名博士学者联名反对)(4)

李承鹏曾经炮轰于丹,他用于丹体说了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请不要埋怨社会,你要询问自己的内心,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会寻找到完美的答案。可是当城管要拆你家房子的时候,你在内心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得找房管局啊”。

这句话非常犀利的点明了于丹的特点,就是每句话都好有道理,搁在哪里都是普世价值,但是没有什么实用性,我们在现实社会的操作性并不强;并且她把找自己的原因当成《论语》的最高价值,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更加伟光正的孔子形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老梁为什么抨击于丹(于丹为何遭20多名博士学者联名反对)(5)

在这个文化传媒愈发兴盛的时代,我们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也会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加之国学热,现代社会的人们忙碌于工作生活压力,会转而向几千年前的经典中寻求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勇气,这些都是可行的,只是我们要加强对这些文化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要被很多二次解读蒙蔽了双眼,误解了古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