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怎么看拿破仑(贝多芬评价拿破仑)(1)

《英雄交响曲》实际上是大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所作的第三部交响曲,创作于1803年。而说到这部曲子,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那就是拿破仑——这个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叱咤风云的法国人。

在当时的大历史背景下,贝多芬在少年时便开始接触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在他进入波恩大学学习伦理哲学的时候,欧洲各国还都是国王集权统治,而法国人民已经开始要求民主,反对压迫,坚决要打倒暴虐国王的独裁统治,重新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

“自由、平等”的革命理念开始成为法国大街小巷人们纷纷呼喊的口号,贝多芬也十分崇尚这种精神,急切地盼望着共和的到来。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一下子成为了法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和所有人一样,贝多芬也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甚至是神的化身。

所以在1798年,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交谈之中发现,两人都对拿破仑无比地敬重,所以将军便邀请贝多芬为拿破仑写作一首交响曲,贝多芬欣然应允。

1803年,贝多芬怀着满腔的热忱,开始全力投入到这首交响曲的创作当中。

贝多芬怎么看拿破仑(贝多芬评价拿破仑)(2)

在创作过程中,他一想起拿破仑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法国全体人民舍生忘死地同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心中就激动不已,灵感也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因此写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英雄交响曲》的最初稿。

第二年,当贝多芬成功完成这曲不朽的作品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重新撰写了一篇漂亮的总谱,并在乐谱的首页题写了献词——此曲谨献给伟大的英雄拿破仑,并将它命名为《拿破仑交响曲》。

但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贝多芬为自己完美的创作和英雄胜利的凯歌兴奋无比的时候,巴黎的宫廷却传来了人们高呼“皇帝万岁”的声音。

拿破仑在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

当贝多芬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为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他对拿破仑感到彻底的绝望。

贝多芬怎么看拿破仑(贝多芬评价拿破仑)(3)

他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

“我曾错误地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实际上他也不过就是个凡夫俗子。追根究底,他是个为了牟取私利,满足个人欲望,把人民作为他向上爬的垫脚石的男人而已。”

于是贝多芬怒不可遏地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并重新将乐曲的名字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以表明他爱恨分明的立场。

而经过了这次沉痛的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也一下子烟消云散,为此还大病了一场,所以也就耽误了《英雄交响曲》的发表。

一直到1804年4月,贝多芬才第一次将它搬上了维也纳音乐厅的舞台。

《英雄交响曲》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的赞叹。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完全突破了以往前辈们所开创的传统模式,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都完全发挥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气息。作品中既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没有对胜利凯旋的描述,却深刻地刻画出英雄的毅力和炽热情感,还有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形象,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很容易了解到贝多芬对英雄的看法。这部交响曲正是一首对英雄业绩的胜利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