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1)

大家好!泥鳅是生命力旺盛的鱼类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中以泥鳅作为养殖对象是较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主要是由于泥鳅苗的来源较为方便,因而开始时可用天然资源进行养殖,翌年则可以靠自己的养殖池自然繁殖出大量的苗种,这些苗种可以人工饲养成商品鳅。泥鳅食性很杂,可利用的饲料品种多,特别是不少廉价而易得的饲料均能利用,这对发展养鳅业是极为有利的。泥鳅生活力强,能利用皮肤呼吸和肠呼吸,因此可利用各种浅水水体,如稻田、洼地、池塘等处养殖。本文主要介绍二种养殖泥鳅的方法,详情如下: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2)

一、池塘养殖

1、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设施

选择向阳、离住宅较近且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造饲养池。面积一般100平方米,水泥池或牢固的土池均可,池深1.5米左右,水深为60厘米。出水口要设防逃设施。池底铺20厘米左右的肥泥,要求有机质含量较高。泥鳅存在潜土性和逃逸性,在池的四周最好用水泥板、砖墙或硬塑料板围造,也可用水泥把埂压实。池壁高出地面45厘米注水排水口最好埋设直径约20厘米的水泥管,注水管的一端绑上网罩。排水口设在正常水面处,当加注新水时池水可顺着溢出,排水口也要设防逃网罩。在池的一角设集鱼坑,面积为鱼池总面积的5%~10%。集鱼坑比池底要深30厘米,四周用木板围住,以免碎土流入填平集鱼坑如用水泥池养殖泥鳅,底上要加肥土30厘米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3)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鳅种放养以前半个月就需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每平方米用0.1千克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然后施放干鸡鸭粪等有机肥料做基肥。干鸡粪每100平方米投放20千克。也可施无机肥,如施尿素每立方米水体7克,以便培育浮游生物供鳅食用。

3、放养

如放养3.5厘米的鳅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0.1~0.17千克。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4)

4、施肥与投饵

(1)施肥

泥鳅养殖除了施基肥外,还要根据水质情况施加追肥。将鸡粪、鸭粪、猪粪等有机肥料和尿素等无机肥料,全池泼洒,施肥量为基肥的1/2即可

(2)投饵

泥鳅的饵料除了天然饵料外,还应增加投喂人工饵料,如鱼粉、蚕蛹粉、蚯蚓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类、豆饼、麦麸、南瓜、薯类、蔬菜、玉米嫩叶等植物性饵料。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10%~15%,一般可分早中晚3次投喂。几种饵料捏成团状投到食台上为宜。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5)

5、其他

养殖泥鳅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有毒污水进入池内。池水为黄绿色最好,溶氧为每升2毫克以上,酸碱度以中性为宜。

(2)闷热天如发现泥鳅在水面上张开嘴或在水中上下翻打,表明水体缺氧,应立即换水

(3)防止逃逸。泥鳅喜逆水而上,所以加注新水时应检查好拦鱼设施

(4)夏季注意防暑遮阴。在池中放养水葫芦,即可供饵,也净水,且遮阴;另外应在池边种些植物遮阴。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6)

二、稻田养殖

我国稻田面积大,泥鳅是稻田养殖最理想的对象之一。一般可考虑选择离住宅较近的水面,排灌水方便,面积以100平方米为宜。稻田养殖泥鳅,关键在于解决好防止泥鳅的逃逸,所以田埂要加宽加固,防止塌垮。另外在靠近排水口处挖一个鱼窝,深度比稻田深25厘米左右,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10%,以便夏季水温高时或田干后供泥鳅栖息,也便于起捕。在田埂的两边设排灌口,并用竹帘或铁纱网做拦鱼设施,防止外逃。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7)

在稻田养鳅时先种好稻,放养前将水排干,暴晒几天然后1平方米隔天施0.4千克粪肥,再灌水,水深约30厘米。每平方米放鳅种100尾左右半个月后每隔半个月施肥1次,以培育浮游生物供泥鳅为食。在天然饵料不足时加投一些动物和植物性饵料。投喂时要驯食,比如撒饵料到鱼溜里喂泥鳅,必须经过驯化,以便今后捕捞。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8)

在5~9月份,当气温升到25~25℃时,泥鳅非常活跃,吃食最多,必须经常注入新水以增加水中氧气和调节水的温度。同时要防止石灰水或农药水流入田中。平时常观察池水的变化和泥鳅的活动。如田水呈茶褐色或泥鳅常窜出水面,就表明水中缺氧,则停止施肥,及时加注新水。到水稻收割时,便可捕捞。当水温降到5℃左右时,泥鳅就会钻入泥中进入冬眠状态。保种越冬的泥鳅田,不要放干水,视水质情况施些粪肥,粪肥发酵,可提高水温,让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9)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养殖户可以多参考参考。下面总结本文的内容,希望大家积极留言评论。

本文的思考内容

1、池塘养殖泥鳅要对池塘作何处理?

2、稻田养殖泥鳅如何让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技术基础知识(泥鳅养殖技术关于池塘)(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