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2)

2023年中关村论坛于5月25日在北京开幕。作为论坛重要活动之一,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于5月30日成功举办。该专场内容涉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大板块20项成果,吸引了众多科技行业领袖、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的关注。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基因编辑新型核酸酶”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五项成果之一隆重亮相。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3)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中国人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离不开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支撑。基因编辑是高效、精准的生物育种手段。长期以来,承载基因编辑功能的底盘核酸酶一直被国外垄断。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底盘酶Cas12i和Cas12j,与已经发现的其他底盘酶相比,在蛋白同源性、核酸酶分类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突破了国际专利制约。当前,两种新型底盘核酸酶已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业生物基因改良中,支持培育了高产玉米、高油酸大豆等产品,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底盘工具。

该成果主要完成人赖锦盛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锻造基因剪刀,编辑种业未来!基因编辑核酸酶Cas12i和Cas12j为农业基因编辑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Cas12i和Cas12j在种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4)

本届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共举办150场活动。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5)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本期编辑:陈馨蕊 魏嵘

本期审核:王梅红

本期监制:吴俊生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突破国际专利制约)(6)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