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通过什么传播途径传染的(出血热是啥病传播途径是啥)(1)

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但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所以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

什么是出血热?它是如何传播的?出血热有啥症状?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醒: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市民出现发烧发热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该病的最有效办法。

什么是出血热?

在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日臻完善的今天,年轻的你对“出血热”这个词或许有些陌生,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一直下降,但其实出血热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度大爆发,它是最熟悉的陌生“毒”。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内,出血热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区域。

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出血热在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症状表现为有38~40℃的发热,并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重者呈现醉酒貌。

低血压休克期多在病程第4-6日;

少尿期症状主要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多尿期由于肾脏功能恢复过程中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未完全恢复 导致持续7-14天尿量每天在4000-6000ml;

当尿量减至3000ml下时则进入恢复期

出血热病死率为1%-5%或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出血热患者早期不会出现典型症状,并有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的症状,因此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影响治疗,耽误病情。

出血热从哪里来

又是如何传播的?

在上海地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出血热传染源。作为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且出血热有着多种传播途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呼吸道传播

染毒鼠类的排泄物中含有汉坦病毒,在污染尘埃后形成了含病毒气溶胶颗粒,可经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传播

染毒鼠类的排泄物中若含有汉坦病毒,可污染食物、水,可经消化道感染。

接触传播

人类被染毒鼠类咬伤,或者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而感染。

虫媒传播

鼠类的体表往往会寄生着革螨、恙螨等生物,若染毒鼠类体表的寄生虫去叮咬人类,便可感染。

母婴传播

出血热患者若为孕妇,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腹中胎儿,但此种方式较为少见。

如何防治出血热?防鼠灭鼠是消灭出血热的关键

1. 防鼠:使用水泥、金属网等不易被鼠类啃食的材料封堵一切鼠类可能进出建筑物的大于0.6cm的通道和孔洞,如空调洞、门窗缝隙等,即做好防鼠设施建设。

2. 断绝鼠粮来源:妥善保存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做好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尤其是湿垃圾应日产日清;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餐厅、厨房、仓库要定时清扫,不留食物残渣,断绝鼠类的食源和水源。

3. 清除鼠类栖息场所:单位、家庭要经常清洁环境,清除杂物,减少鼠类栖息场所。

4. 灭鼠:绿地、河道等地,如发现鼠洞,应及时投鼠药并封堵;外环境设置灭鼠毒鼠站持续灭鼠;室内可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物理器械灭鼠。

专家:“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最佳办法

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专家强调,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

编辑:吴金娇

图片:文汇报图片库

综合:上海疾控、人民网北京、西安新闻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