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通常是每年的5月21日左右,太阳黄经位于60度。“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大麦等夏收作物已经开始结果,籽粒逐渐饱满。但是尚未完全成熟,所以称做“小满”。

小满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之时,各地陆续进入夏季,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22 度以上,同时雨水增多,正如民间传言:“小满小满,江满河满”。

在这一时期,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避免感冒,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小满时湿气重怎么解决(健脾化湿正当时)(1)

从现在起到端午节前后,都是采药的好时机。春天早发的植物,已积蓄了丰富的营养,许多都到了药性最好的时候。此季可采的药中,有一花一果我要特别推荐。

01

金银花

小满时节采摘头茬金银花,到暑天时加点甘草泡水喝,极为清心怡神,是我从小喝到大的消暑茶。如果增大用量,还可以用来调理皮肤过敏、红肿、皮炎等问题。

02

青梅

民间流传:“吃梅接命”——吃梅子可以延长寿命。梅子是肝脏的保健水果,可以净化血液,预防癌症。还能刺激腮腺素(“返老还童激素”)的分泌,使人年轻。

小满时湿气重怎么解决(健脾化湿正当时)(2)

小满养生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因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较多,所以夏天应注意清热生津止渴,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所以应在日常多注意清热利湿、清暑化湿。中医认为,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也宜清补。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益阴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小满养生两避忌

1、莫贪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2、避免久处空调环境,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防止以上两点发生的办法是:

1、室内外的温差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2、入睡最好关关空调,室内空气外界空气流通。

3、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而要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

小满时湿气重怎么解决(健脾化湿正当时)(3)

小满艾灸

小满节气灸一:安神养心因夏季属火,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诱发各种疾病。

小满时湿气重怎么解决(健脾化湿正当时)(4)

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对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朋友,艾灸养生重在养阳、养心、养神。艾灸劳宫、涌泉、心俞,安神养心,呵护血管。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高血压足浴通用方

材料:怀牛膝、川芎各15g,天麻、钩藤(后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g

做法:上方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后10分钟,取汁趁温热浴足 30分钟,上、下午各1次,2-3周为1疗程。

小满节气灸二:健脾化湿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由于人体的脾“喜燥恶湿”,此时出汗水分丢失较多,受“湿邪”的影响最大,脾胃消化功能会较差,一些夏季疾病会随之而来。例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还有可能患上脚气、湿疹等皮肤病。

小满时湿气重怎么解决(健脾化湿正当时)(5)

所以,小满节气养生要注重健脾化湿,中脘、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是小满节气祛湿健脾主要选择的穴位。

(约见名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