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汕方言有不少俗谚,形象、生动、简练、通俗小编特摘录一部分,今天发布第一期,你看哙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潮汕起灶四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潮汕起灶四句(千九四年堵无一次)

潮汕起灶四句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汕方言有不少俗谚,形象、生动、简练、通俗。小编特摘录一部分,今天发布第一期,你看哙北?


千九四年堵着一次

【释义】指罕见的事物,很久才遇到一次。

【溯源】1939年6月,日军以海陆空三路约万余人大举进犯潮汕。22日庵埠和汕头市区先后陷落。汕头市政府内迁普宁鲤湖。这对潮汕人生活的影响是严重的。第二年,民众都叹经济不景气,行情艰竭是“千九四年堵着一次”,即1940年才遇到这一次。


一心忆着德桥卢

【释义】1.比喻情有独钟; 2.专心牵挂着某一件事。

【溯源】从前,揭阳县盘溪都寮东乡的李腊石远赴南洋谋生,家中留下妻子林氏和女儿金妹相依为命,苦度时日。

金妹和邻乡德桥村卢员外之子卢钟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卢员外不允婚事,软禁了卢钟,又派人责怪林氏。林氏也对金妹严加训责。而金妹对卢钟感情已深,难以割断。

有一次,林氏母女在舂米。金妹在踏石碓,林氏在旁边抹米。金妹思念卢钟,自言自语道:“脚踏臼尾唤阿嫒,德桥伊人中秀才。古道田螺为仔死,偏生阿妳无主裁。”一不留神,臼头差点砸在母亲手上。林氏大怒,骂道:“死娼仔太不该,脚踏臼尾口唤嫒。一心忆着德桥卢,舂掉阿妳手一畔。”


九河归三河,三河归韩江

【释义】1.追踪溯源;2.喻归罪于一人

【溯源】粤东北、赣南和闽西南的九条河先后流入梅潭河、梅江和汀江,三江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汇成一条韩江。现在,梅潭河已枯干。梅江和汀江是韩江的两条源流。


三年乞贼偷,唔如一次火胶捞

【释义】比喻火灾的严重性。另作“三世富,唔一次火烧厝“。“火胶捞“(义)指被火灾全部烧毁。

【溯源】外地通用谚语有“三年被贼偷,不如一次火烧愁“。


大坝换牛,先呾就赢

【释义】指先说的就占了便宜。

【溯源】普宁大坝墟的“牛市“远近闻名。市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管一头牛有多少“牛中”和买主看中,只要有人先开了价,其他的人在卖主决定之前均不得再提价或压价。这就是“先呾就赢”。


乡里衰,出大瓜

【释义】比喻好事变坏事,增加了麻烦。

【溯源】从前,某乡种出了罕见的大瓜,喜获丰产。不久附近各乡的人都争着来看瓜。但这样一来,看瓜的人多了,就难免把农田里作物踩坏。为了看瓜,来这乡走亲戚的也大大地多了起来,乡中人都忙于接待客人,加重了负担。因此,乡民们不由得感慨地说:“乡里衰,出大瓜”。

有潮汕歌谣云“乡里衰,出大瓜,园田踏掉谁来赔?亘日人来又客去,害到三顿无物配。”


龙船落水先当破

【释义】指办事之前,有什么话都要当面说清楚。

【溯源】这俗谚以潮俗端午节划龙舟作比喻。在龙舟下水比赛之前,组织者对参赛各方面要明确有关的规定,这就是要先“倡破”。而俗谚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故意地把“倡破”说成了“当破”。


兴衰糜,听块舀

【释义】指碰碰运气。“糜”(音)毛锅(义)稀饭;“舀”(音)腰(义)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液体)。

【溯源】“兴衰糜”一说是昔年乡村夜间演戏时,摊贩在旁边叫卖的肉粥。这些粥里下有猪肉丁和炸豆干片,盛在大铁锅里舀卖,因为买的人多,舀得快,灯光又昏暗,碗里有多少猪肉都看不清,只能碰运气,所以人们说:“兴衰糜,听块舀。”


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

【释义】1.指不能靠个人的权势来维持长久的利益;2喻冤家宜解不宜结。

【溯源】郑大进是清乾隆年间揭阳县梅岗都山美村人。他在任直隶总督时曾回家省亲。他的家乡山美村与邻村池厝渡村发生纠纷,山美村人想借用郑大进的权势压制池厝渡村。郑大进当即告诫乡亲:“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郑大进的话感动了两村村民,遂消旧怨,和睦相处。这成了千古美谈。


有仁有义刘关张,无仁无义柴郑赵

【释义】对世间有仁有义者和无仁无义的,要看得明,分得清。

【溯源】“有仁有义刘关张“指的是东汉末年”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 无仁无义柴郑赵“指的是五代十国末年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柴荣、郑恩和赵匡胤。柴荣是后周的皇帝,他死后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后来,赵匡胤又醉斩郑恩。所以说”无仁无义柴郑赵“。


有人沉船,有人插米

【释义】比喻际遇好坏各自不同。另作“有人沉船,有人出来”。

【溯源】元末,江南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麾下有一位军师叫周普胜,此人后来流落潮汕,化名何野云,俗称“虱目仙”。传说,“虱目仙”死后,被任命为榕江水神。他仍一心除霸惩强,救济贫民。不久,财主、豪绅的米船常在双溪嘴沉没,而关埠石井村前石井岩三峰寺却每天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来。因此,就有“双溪最沉船,石井岩出米”之说。原来,那些米船一到双溪最,就被“虱目仙”令神龟将其翻沉,并将大米从石井岩的石缝流出,以救济贫苦的村民。


摘自:《潮汕俗谚》郑绪荣 集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