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1)

珍贵的澄心堂纸

文人爱纸,古今同趣,而澄心堂纸更是很多文人梦寐以求的"宝贝"

它是南唐后主李煜御制,收藏在"澄心堂"之中。此纸"坚滑如玉,细薄光润,如冰如茧",只有与皇帝亲近的臣工才有机会使用。

到了南唐被宋灭了以后,澄心堂纸制作工艺就失传了,虽宋代有仿制,但效果平平。这些散落民间的旧藏澄心堂纸,一"纸"难求,每一张都非常珍贵。宋四家都有书写在澄心堂纸上的作品,再到后世就更少了,毕竟用一张少一张。

这件苏轼书写的《堂成诗卷》(也称《桤木诗卷》),纵27.9,横85.4cm,用纸就是赫赫有名的澄心堂纸,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正是这种纸,将此卷书法墨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2)

推重杜诗书写的宋代文人

书写,是文人必备技能,也是摆脱世俗的重要工具。书写杜甫诗,在宋代更是一种风尚。升平时、危难时,杜甫和他的诗歌都是他们自我表达和排遣的重要媒介。书写杜诗更是重视学养的宋人认同和接受杜甫的一种方式。

苏轼,尤为推重杜甫。抒怀,赠友,励志都经常写几句杜诗。此卷行书《堂成诗卷》就是苏轼书写杜甫诗的佳作。除了澄心堂纸让墨法生动,用笔上也多以正锋为主,笔法遒劲,结字匀称圆熟,堪称苏轼行书中的精品。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3)

苏轼书法特点欣赏

苏轼行书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笔画姿妍,规摹徐会稽。中年用笔遒劲,喜学颜鲁公、杨凝式。晚年沉著,乃喜李北海。——黄庭坚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这件中年时期作品,处处可见颜鲁公、杨凝式痕迹,与中年名作《黄州寒食诗帖》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下图的"年",如果与《寒食帖》的年放到一起对比,都是一样的手法,末比极其长,与其他字拉开距离,给人空灵之感。

下图"蜀、中、然"向右倚侧,取险绝之势,手法上与《寒食帖》相似,营造一种起伏跌宕,任情恣性的效果。

此卷用笔浑厚饱满,字形大小错落,在随意而发,情随笔行的"尚意"审美下,我认为其足矣与《寒食帖》相媲美,喜欢苏体的书友不可错过。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4)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5)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6)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7)

苏轼的四大精品(与失传的澄心堂纸相得益彰)(8)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