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1)

真事隐假玉存

红楼梦作者开篇就在书里不断的强调深化此书的写作宗旨是“真事隐,假语存”按照作者提供的要想看懂此书首先就要学会蹑踪追跡,请大家随着我的文字,一起步入这部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之称的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殿堂,一探究竟。

“十八”这个寓意美好年华的数字,作者把这一回目赋予给了谁?

请看图片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2)

这是本篇要写的重点——体仁沐德。

第十八回:

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庚批:画出内家风范】…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一对对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黄秀凤版輿(俗称八抬大轿),缓缓过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那版輿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元春下輿,只见院内各色花灯闪烁【庚批:元春月中】,皆系纱绫扎成,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輿进园。

上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元春省亲进入大观园的皇家仪仗规制,上一篇文章通过解析已经知道元妃就是康熙皇帝,他入大观园后下輿的第一个地方是“体仁沐德”,就是这短短的四个字里隐藏着一个既是历史事件又是政治事件——康熙朝开的特设科考“博学鸿儒”,时间是康熙朝十八年。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3)

博学鸿儒

康熙帝为什么要开设“博学鸿儒”科呢?

历史背景:康熙十七年(1678),三藩之乱基本平息国势稳定,通过这次平息叛乱,康熙帝痛定思痛,如何团结和维护好满汉之间的这种关系,让帝王昼思夜想,根据历代君王的策略经验,需要招贤纳士,“得民心者才得天下”,康熙第二次下了一道诏书,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愿,命京城三品以上官员及地方督抚遍寻“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无论是否官职,都要推荐到朝廷,由皇帝亲自考试录用 这就是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成为清初期,年方二十五岁的康熙帝采取的文治武功的治国方略。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4)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5)

千古一帝的康熙帝二十五岁开展“文治武功”的雄才大略

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考试,始于唐朝,两宋也有延续,着重选拔文采出众者为官,在康熙帝的倡导下,官员纷纷举荐文人名士入京,当时正值寒冬,康熙帝对这些文坛精英非常优待, 他考虑冬日昼短,下旨延后考期,等来年春暖再行安排,他下旨让礼部照料所有人都懂食宿发送钱粮,妥善安置。

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初一,紫金城中春风煦暖,礼乐悠扬 一场招贤纳士的大型科考即将展开,一百四十三位名家大儒,齐聚太和殿,在一系列礼节之后,赴体仁阁一一就座,准备博学鸿儒科的考试,试题是两篇诗文《璇玑玉衡赋》和《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这个诗文的具体内容下篇文章再详细介绍。

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式开考前,康熙皇帝破例赐宴,以示极大的礼遇和重视。

经过十几天的批阅,康熙帝录取了五十人。

除了科考,康熙帝在各地巡行时,也往往注重寻访当地名仕,对于少数傲骨不肯出仕的黄宗羲等之辈,康熙帝感恩其志,为他们叹息不止,命人抄录他们的著作藏于京中,爱才之心皇帝有之,只有把自己放低身段,让更多的大儒来为清朝效力,才能使江山永固。

很多贤士在康熙帝的感召下,愿意进朝为官 ,参与大型修书工作 比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等 都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编修明史

在所有的文化书籍中,最著名的就是编修《明史》了 ,康熙帝开《明史》馆,延请博学鸿儒者编修前朝史官,这些汉族文官,在修史过程中也将一腔对故国的怀念和忠义注入文字中,因此《明史》在二十四正史中质量属于上乘堪称最佳。

红楼梦经典情节概括及赏析(解红楼梦十八回康熙帝建立千秋伟业的基石是开)(6)

体仁阁

体仁沐德:体念沐浴皇上的仁爱和恩德,世世代代,永不忘记。

体仁阁:“体”字,康熙帝号体元主人。

仁是康熙帝的谥号“圣祖仁”皇帝。

“体仁沐德“是作者对皇考康熙帝满怀深爱、思念、敬仰、爱戴之情的一种情感流露。

下一篇《补天石的传说》和《康熙帝的非正常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