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的一天,躺在无菌舱里的陈志刚收到一条手机短信:
“哥,经过这场病,我明白了我真正的幸福就是有你,必须有你!我永远无法走近其他男孩了,因为谁也不能取代我对你的依恋和依赖。所以,你一定要活着出舱,我等着你来娶我!”
这是陈志刚的妹妹陈怡发给他的。看着短信,陈志刚浑身颤抖,泪水像卸了闸的洪水,喷涌而出......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上海奉贤区某无线电厂职工陈明亮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刚打开门,他就看到在大门角落里放着一个竹篮,竹篮上盖着一条毛巾,下面鼓鼓囊囊的好像有什么东西。
陈明亮好奇地揭开毛巾。这一看不打紧,把他吓了一跳——毛巾下面有一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婴儿正咂摸着小嘴,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
陈明亮非常惊讶,谁家孩子怎么放自己门口来了?他赶紧叫来妻子吕秀珠。妻子先是吃惊,接着欢喜地抄起襁褓,把孩子抱进怀里。
这时,一张纸条从襁褓里飘落下来,陈明亮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听说你们没有孩子,就把孩子放你家门口了。”
夫妇俩多年不育,这从天而降的孩子让二人大喜。虽然担心这孩子来路不正,但他们还是抛开顾虑,把孩子收养下来。这个孩子就是陈志刚。
没想到四年后,夫妻俩又意外地收到一份“大礼”——
1990年6月27日,陈明亮的一个亲戚找到夫妇俩,称一个熟人的女儿未婚先孕,生下个女婴想送人,知道他们不能生育,问他们要不要。
“要!要!”吕秀珠高兴地说,“再来一个闺女,我们就儿女双全了!”
这个女婴,就是陈怡。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二人生性善良,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在他们的呵护下,兄妹俩健康成长,感情很深,陈志刚总是疼爱地叫妹妹“丫丫”。
可是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年,灾难就接踵而至。
1994年,吕秀珠被查出患有子宫癌,不久去世;2000年1月,陈明亮又不慎触电身亡。
兄妹俩成了孤儿。此时陈志刚只有14岁,正上初二;陈怡10岁,上小学四年级。
办完养父的后事,兄妹俩蜷缩在冰冷的家中,红肿着双眼,四目相对。
陈怡哭着说:“哥,爸妈都没了,我们以后该咋办呀!......”
陈志刚擦了把眼泪,揽过妹妹说:“丫丫别怕,爸妈没了还有哥在,有哥一口吃的,哥就不会让你饿着!”
几天后,陈明亮的妹妹陈小雪把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中。
陈小雪夫妇经营着一家书画装裱店,生意不景气,家中条件一般。他们原有一双儿女,如今再加上陈志刚兄妹,让原本紧张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陈小雪想过找到兄妹俩的亲人,把他们送各自家去,但寻亲需要时间也需要很多钱,因此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她后来又想把陈怡送到福利院,并问陈志刚同不同意。陈志刚听姑姑要把妹妹送走,立马给陈小雪跪下,哭着说:“姑姑,我不上学了,我给你们当学徒帮你们挣钱,只求您别把丫丫送走!”
陈小雪也不是铁石心肠,含泪答应下来。
从那之后,陈志刚果真退学帮姑姑打理生意,而陈怡的学业得以继续。
寄人篱下的孩子成熟得早,陈志刚善于察颜观色,眼勤手勤,不仅帮姑姑打理家里家外,还像个小大人一样关心妹妹:有好吃的就省下来,悄悄塞进妹妹的书包;偷偷去码头当装卸工,赚钱给妹妹买学习用品和资料。
尽管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但在哥哥的疼爱下,陈怡快乐地成长着,并于2008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大学。
大学通知书下来那天,陈志刚激动地掉泪。
看到哥哥流泪,陈怡一把抱住他,哭着说:
“姑姑告诉我,你是为了我才没上学的——哥,我舍不得你——”
陈志刚止住眼泪,坚定地对妹妹说:“丫丫别怕,我跟你去杭州打工,给你挣学费!”
“真的?!”陈怡高兴地蹦了起来,“哥要说话算数啊!”
这天晚上,陈怡在日记里写道:
“哥哥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早在养父去世时,两人就商量过寻找亲生父母的事,但当时他们根本没那个能力。如今妹妹考上了大学,陈志刚又产生了寻亲的念头。
听到哥哥又提起寻亲,陈怡淡淡地说:
“当年是他们不要我们的,现在再去找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志刚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无论怎样,那毕竟是生身父母,一辈子改变不了。但妹妹不同意,他也不好说什么。两人最后约定,这事等陈怡大学毕业后再说。
2008年9月,陈志刚陪妹妹来到杭州,他帮妹妹办完入学手续,自己在附近工地找到一个运钢筋的活。这活很累,但每月能挣3000多元。他怕妹妹担心,就说自己在工地只负责抽水。
2009年元旦放假,陈怡高兴地来到工地,她买了哥哥爱吃的荠菜水饺。
在工地上,陈怡看到哥哥正推着满满一车钢筋吃力地前行,旁边是几十米高的在建大楼,不时有钢管、砖头等杂物掉落。她的心揪紧了。
在陈志刚的出租屋,陈怡态度坚决地说:“哥,这工作太危险了,你不能再干了!我想好了,你去上技校学技术,我申请助学贷款帮你交学费。”
陈志刚疼妹妹,也听妹妹的话,他果断地辞去了工作。
几天后,陈怡拿来了一份入学通知书,她帮哥哥报了杭州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并用自己的积蓄和平时省下来的生活费,帮哥哥预交了3000元学费。
此后,陈怡找了两份家教,假期还去打零工、做促销,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挣钱。
看到妹妹为自己辛苦,陈志刚很心疼,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2010年2月,陈志刚毕业后应聘到杭州唐都大酒店做厨师,月薪4500元。这消息让陈怡乐得跟花儿一样。
转眼来到2011年,陈怡已是一名大三学生,陈志刚在酒店也做得顺风顺水。生活在这对苦难兄妹面前展开了美好的画卷,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可是陈怡却有了新的烦恼。
3月的一天,陈怡突然接到一个叫倪小蓓的女孩的电话,自称是哥哥的同事,想请她吃饭。陈怡爽快地答应了。
吃饭聊天时陈怡才知道,倪小蓓是来找自己帮忙的——
倪小蓓一直暗恋陈志刚,多次表白均遭拒绝。倪小蓓不死心,想从陈怡这里寻找“突破口”。
倪小蓓走后,陈怡陷入沉思,心里莫名烦乱起来。
周末,陈怡问哥哥,倪小蓓是不是喜欢你?陈志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默认了。陈怡心里一震,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说:“哥,我觉得她不错,要不你处处看?”
这以后,无论倪小蓓怎么做功课,无论陈怡怎么撮合,一向灵活的陈志刚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就是不“开窍”。
一次被陈怡说急了,陈志刚红着脸大声说:“丫丫,哥的事你别操心了,等你找了对象,我再考虑自己!”
这话让陈怡愣住了,不知怎么接,她突然发现哥哥看自己的眼神复杂起来。
自从陈怡考上大学后,陈志刚发现妹妹突然间成了大姑娘,他觉得自己对妹妹的感情产生了变化。
不料好事未至,祸事先行。2012年5月16日上午,陈志刚突然觉得脑袋一阵阵发晕,几乎站不住。
同事陪他到杭州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陈志刚竟然得了极为罕见的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并且是中晚期。
医生说,这是恶性肿瘤,以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治愈。单靠化疗只能维持两年,如果进行骨髓移植,则能大大增加生存几率,但手术费用起码要40万。
突然的变故让陈志刚无所适从,他冷静下来后,决定向妹妹隐瞒病情,告诉她这几天自己加班住单位,让她周末也别回了。
此时陈怡正忙于毕业找工作,丝毫没有察觉到哥哥的异常,只是兴奋地告诉他,面试的三家公司都想和自己签约呢。陈志刚假装开心地表示祝贺,可挂掉电话时却已泪流满面。
陈志刚连续化疗十天。期间陈怡打过几次电话,叮嘱他别太累了,还想去单位看看他,但都被陈志刚以工作太忙拒绝了。
几天里,陈志刚亲眼目睹了两名病友的离开,那种让人伤心欲绝的悲痛场面让陈志刚受不了,他不想扔下妹妹孤苦伶仃地一个人。他决定提前开始寻亲计划,帮妹妹找到她的父母家人,那样就算自己不在了,起码妹妹还有亲人。
2012年6月10日,陈志刚不顾医生劝阻,执意要出院。在去上海的路上,他给妹妹打电话说单位调休,他这几天回上海看看姑姑。
陈志刚依稀记得,妹妹被抱来那年,养母让自己管那个中间人叫“姨姥姥”,如果能找到她,应该就能找到妹妹的母亲。
到上海后,他先找到养母的姐姐,姨妈吕秀莲。可姨妈说,姨姥姥多年前就去世了,不过她的老伴和家人还在。随后,姨妈带陈志刚找到住在南桥镇的姨姥姥的老伴。
老人告诉他,当年陈怡的生母与一个广东男孩恋爱,遭到父母强烈反对,她想借生下来孩子逼父母就范,不想怀孕7个月时,男孩却扔下她跑了。此时已过了引产期,她只好生下来送了人。
陈志刚想问地址和姓名,老人摇头说:“她早就结婚了,还是别去打扰她吧。”
陈志刚马上保证道:“姨姥爷,您放心,我悄悄地和她联系,不让她家人知道,如果她不想认我妹妹,我也不逼她。”
架不住陈志刚的软磨硬泡,老人终于告诉他:陈怡的生母叫汪娟,住在奉贤区柘林镇海韵馨苑。
6月13日上午,陈志刚辗转找到汪娟家。
门打开的一刹那,陈志刚有些激动——眼前这位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和妹妹的脸型很像!
他急忙问道:“请问您是汪娟阿姨吗?”
“你是谁?”女人疑惑地问。
陈志刚急忙从包里掏出陈怡被抱来时穿的几件小衣服。女人紧张起来:“你是?——”
“我是她哥哥,我有事想和您谈谈。”
这女人正是汪娟。
她赶紧把陈志刚拉下楼,急切地问:“她还好吗?”
听完陈志刚的叙说,汪娟掩面而泣。陈志刚拿出陈怡的照片问:“阿姨,您还愿意认她吗?”
汪娟怔住了。在此之前,她想过,却没想过如何应对这一天的到来。——
生下陈怡不久,汪娟嫁给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老师蔡云涛,两人的女儿正上中学,一家三口幸福美满。如果此时与陈怡相认,难免引起家庭动荡。
对她的难处,陈志刚表示理解,他对汪娟说:“我也不求别的,我只是想让妹妹知道,她在这世上还有最亲的亲人。”
不料汪娟还是摇头:“我知道她过得好也就心安了,至于认亲——还是算了吧。”
陈志刚见状,只好说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事。他动情地说:“阿姨,我和妹妹相依为命二十多年,我不能撇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所以才来找您......”
汪娟既感动又惭愧:自己是亲妈,对待陈怡竟然还比不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
她咬咬牙说:“这样吧,你回去等我消息,我安排好就去见她。”
回到杭州,陈志刚迫不及待地将找到汪娟的消息告诉妹妹。陈怡非常吃惊:“你怎么突然冒出这想法?不是说好了等我毕业再说的吗?”
陈志刚说:“你现在长大了,早一天找到比晚一天好,总得有个家吧。”
“那你呢?你怎么不替自己找?”
“我也找了,但没找到,以后再说吧。”
陈怡没再说话,她靠到哥哥肩膀上,轻声说:“哥,有你的地方就是家,我这辈子有你一个亲人就够了。”
陈志刚抚摸着妹妹的头,泪水悄然滑落。
陈志刚走后,汪娟向丈夫坦白了年轻时的荒唐举动。蔡云涛起初很生气,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原谅,同意妻子接回女儿。
2012年7月2日上午,汪娟带着女儿蔡晗来到杭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汪娟一眼认出了站在陈志刚身边的陈怡,快步走上来一把抱住她,失声痛哭:“我的孩子!妈对不起你......”
陈怡泣不成声:“我从小到大都想知道,我的亲妈到底长啥样......”
蔡晗也走上前来说:“姐,欢迎你回家!”
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第二天,陈怡陪母亲和妹妹玩了一整天。7月4日,汪娟准备带蔡晗返沪,临行前,她考虑再三,还是把陈志刚患病的事告诉了陈怡。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陈怡觉得天塌了!
她赶回哥哥住处,抱住他放声大哭:
“你为什么要瞒着我?你以为帮我找到妈妈,就能代替你了吗?没有了你,让我怎么办?”
随后,陈怡逼陈志刚再次住进医院。医生告诉她,这个病做骨髓移植还有治愈的希望,并且直系亲属的骨髓配型成功率高。
陈怡听后暗下决心,帮哥哥找到他的父母救哥哥!
陈志刚住院后,陈怡拒绝了几家公司的签约邀请,她知道一旦上班,就没时间赚钱和帮哥哥寻亲,也不能更好地照顾哥哥。但她却对哥哥说,自己过几天就去上班。
一个多月后,陈志刚病情得到缓解,回到家中。陈怡也放心地开始了寻亲计划——她告诉哥哥,公司派自己到北京培训几天。陈志刚挺高兴,让她放心去。
去上海的车上,陈怡回想起与哥哥的悲喜苦乐,内心隐隐作痛。这一刻她才明白,哥哥不只是亲人,更是自己此生最为依恋的男人......
在姑姑家,陈怡将哥哥的病情如实告知,陈小雪难过地落泪。她翻出当年包裹陈志刚的那个小褥子和那张小纸条递给陈怡。
陈怡看到,哥哥的父亲叫刘民山,山东昌乐人。哥哥出生于1986年3月29日,生下来有黄疸病。
带着这些信息,陈怡登上了为哥哥寻亲的火车。
在潍坊市昌乐县城关派出所,陈怡将哥哥的病情告知民警,请他们施以援手。民警们大受感动,立刻把全县31个年龄符合的“刘民山”的信息全部调出来交给陈怡。
接下来的十多天,陈怡按资料上的地址一个个查访,抽空还去网吧发布寻亲信息。可直到问过最后一个“刘民山”,也没有找到哥哥的父亲,网上发布的也一无所获。
陈怡无奈,只得再向民警救助。民警分析说,有两种可能:要么名字是假的,要么这个刘民山已经去世,被注销了户口。
陈怡有些绝望,但转念一想,即使他去世了,那也应该有其他的亲人吧?那寻亲还得继续。
此后一年多里,陈怡先后十多次到昌乐找人,每一次都要在昌乐县城和周围村镇挨家挨户地分发、张贴寻人启事,逢人就打听“刘民山”......
一时间,“刘民山”几乎成了昌乐名人,却没有人能给陈怡提供有用的信息。
寻亲过程中,陈怡靠过硬的文笔和计算机水平,帮别人写论文、编程序,赚钱维持哥哥的治疗和各种开支。
山东昌乐农村
2014年1月2日,正在昌乐发寻人启事的陈怡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自己叫刘力,在潍坊工作,是一名电子工程师。他看到了别人转发的寻人启事,感觉陈志刚可能是自己弟弟。
在见面地点,陈怡看到刘力的第一眼就激动得眼圈红了:这人和哥哥太像了!
陈怡把纸条递给刘力,刘力看后兴奋地说:“是我父亲的笔迹!”
陈怡忙问:“伯父伯母还好吗?”
“他们都不在了。”刘力神情黯淡地说,“当时父母带着我在上海打工,弟弟出生时母亲就因大出血去世了。”
刘力说,当年为治疗弟弟的黄疸病,父亲花光了积蓄,却一直不见病情好转,父亲走投无路之下,打听到陈家没孩子,就将弟弟放到了陈家门口。此后,父亲对弟弟一直心怀愧疚,直到五年前去世时还念念不忘。
哥哥不幸的家世,让陈怡听得直掉泪。平静之后,她向刘力道出了哥哥急需骨髓救命一事。
刘力听后马上坚定地说:“只要能配型成功,我马上和你去杭州!”
陈怡哽咽着给刘力深深鞠了一躬:“大哥,太谢谢你了!”
刘力连忙扶住她:“他是我亲弟弟,该我谢你才对啊!”
1月4日,从未谋面的两兄弟在杭州见了面。在难以置信的惊喜中,兄弟俩紧紧抱在一起。陈怡眼含热泪站在一旁,从他们有力的拥抱中看到了生的希望。
1月13日,经过医院鉴定,二人确为亲兄弟,骨髓配型完全一致,下一步就可以考虑手术了。
这时好消息传来,汪娟和丈夫商量后,愿意拿出15万,刘力也把平时积攒的11万元全部拿了出来,加上亲戚、同学、朋友的热情帮助,40万手术费很快凑齐了。
随后,陈志刚被转到水平更先进的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从14日住进无菌舱,到23日骨髓移植成功,陈怡寸步不离地一直守在医院。
手术后第15天,陈志刚消化道突然大面积感染,剧痛让他连水都不能喝,病痛的折磨让陈志刚一度想要放弃,躺在无菌舱里给妹妹发信息,担心自己挺不过去,还白白让她欠下那么多外债。
哥哥的情绪揪紧了陈怡的心,她明白哥哥正行走在鬼门关,需要她的鼓励。
她顾不得羞涩,第一次向哥哥吐露她少女的心声:我等着你来娶我!
这就是文首陈志刚看到的那条短信。
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兄妹,可在他们兄妹内心,彼此是亲人,更是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的情感依靠。
这条短信陈志刚没有回复,但它让陈志刚振作了起来。他强忍病痛,努力吃饭服药,配合治疗。一周后,所有症状奇迹般消失了,笑意再次浮现在他瘦削的脸上。
3月5日,陈志刚顺利出舱,20天后,他出院回到上海。刘力也从潍坊赶来陪伴弟弟,并在兄妹俩的帮助下成为一家公司的网络工程师。
“短信事件”后,兄妹俩再有进一步的表示,陈怡是羞涩,陈志刚则是担心自己不能给妹妹未来,不愿轻易表态。可是他们又都在热切地期待着......
4月的一天,兄妹二人闲聊,陈怡突然拿起哥哥的手机,翻出那条短信,羞涩地问:“你当时没回我这条短信,可为啥不删了它?”
陈志刚被问了个大红脸,吭吭哧哧地回答不上来。
陈怡正色道:“哥,你真疼我吗?你要是真疼我,就别让我当老姑娘,给我一个家!”
妹妹如此主动,陈志刚还能说什么?他鼓起勇气说:
“丫丫,让我们在一起吧,我会疼你一辈子!”
一个月后,陈志刚到北大附院复查,结果显示异常细胞都没有了!兄妹三人激动地哭了起来。
从北京返沪途中,三人专程来到昌乐,祭拜了兄弟俩的亲生父母。
兄妹寻亲的感人故事很快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上海一家电视台还对兄妹二人做了专访。
陈志刚病愈后在家休养期间,陈怡应聘到上海德次企业朴茨麦思特公司工作。
那段时间,她接过了哥哥手里的重担,没有丝毫畏惧。在她心里,只要有哥哥在,她就觉得幸福。
或许这就是上天给这对苦难兄妹的补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