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有什么讲究(买书五看三比较)(1)

小编说

知道大家都爱看书,但是不是经常在买书时候左右为难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孔网书友yxx老土,在长久的买书岁月中得出的经验 。

买书,五看三比较

孔网书友:yxx老土

本人现在买书主要是旧书,尽管“杂”,但也不是真的没有章法,总得有个买书的价值取向,可归纳为“五看三比较”,与书友共同探讨。不过要说明的是,“五看三比较”不适用专题藏书。

“五看”是指:一看封面是否漂亮新颖,二看出版社、三看作者、四看版次、五看扉页; “三比较”是说比较品相新旧程度、是否绘本或有无插图及装帧形式,还有就是价格。一般来讲能符合这八条中的三四条及以上,就可以出手了。

先说封面。旧书,特别是平装书的封面如有残缺,原则上就要放弃了,不同内容的平装书和精装书的护封(书衣),其 封面设计就相当于旧时店铺的“幌子”,很是招人眼球的,可以说是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好的封面设计,平铺在地面上,老远就可看见其鹤立鸡群,至于买不买可以另说。也就是说封面设计要有特色,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将一个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的跟政治书籍的封面一样庄重,有时就会产生误解,相比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网格本”的设计就比较有特色,尽管没有丰富的色彩,字体也很普通,但整版的凌型格,就象一个张开的网把爱好文学的书友都“套”住了,可以说走近书摊,扫一眼就能发现。而其珍藏本的金黄色的书衣就带有图案了,应当说也很漂亮。

买书有什么讲究(买书五看三比较)(2)

再说出版社,据说我国现有五百余家出版社,不用说了一个出版社的书买一本就五百本,如再是上下册或套书,就更不得了。各出版社重复出一些同名的书,特别是已没有版权约束的古典文学名著等,象“四大名著”就有不少出版社出过,占出版社总数的多少,草根一族实无法统计,搞专题收藏的书友可能会有些体会,我认为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比较正宗。再如外国文学名著译林出版社也出过一套,还有其它出版社也都出过,但都比“网格本”略逊一筹。再如《唐诗三百首》的版本就更多,恐怕还得以中华书局的版本为瞻首。看出版社也就是说特别是同名的书,还是尽可能以“专业”出版社的为首选。

关于作者,这比较好理解,作者有无名气,是否权威大师,对同一书名的书来说就不能不考虑了,特别是在古籍注释、外国作品翻译等书籍上,就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如草婴是翻译托翁作品的大家,但也不是唯一的,周扬也翻译过托翁的《复活》,当然还有其他译者。国内翻译安徒生童话的知名翻译家有叶君健、林桦和任溶溶三人,谁的最好?应当说在伯仲之间,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叶君健的作品。

版次比较好理解,实际就是要看有无版权页,无版权页的一般都不会买,一此单位或个人自印的书除外。遇到正规出版社可买可不买的书时,由于是一版一印,多半就买了,否则就可能放弃了。 最后是看扉页,扉页应当是人为“痕迹”留在书上最多的一页,包括作者、购书人的签名或印鉴,单位或图书馆的印鉴等,有时会给购书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如名人签名等。十月份的时候,去书摊买书,发现一本宗璞的《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北京一版一次,品相在9品以上,价格也不贵,就收了,回到家细翻竟是一本签赠本。估计摊主没有看过扉页,否则也不会四元钱就给了我。

以上是五看,三个比较相对就好理解,再好的书品相不好,连8品都不到,就只能放弃了(特殊情况除外)。对有无插图或是否绘本,应是个优选项,跟个人喜好有关,基本上是就买,不是就不买。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莎剧的古典魅影》,古籍出版社出版外国名著,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由于是插图本,就收下了。价格就不用多说了,超过心理价位摊主又不肯通融的,只好放弃。不买也没啥损失,买了也发不了财,起码目前还没有什么书到了非买不可的地步。

相信每个爱书人都有自己买书的原则或标准。可能都会遇到可买可不买的书,有的买了有的没买,这多少得有个理由,最少也是那天心情好或脑子进水了,说真的有时候买书就跟吃了“迷魂汤”似的身不由已,故需要给自己套个伽锁约束一下,转入能不买的尽量不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