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千千万,能让许多人都念念不忘的,或许也就那么几个人,诗里的李白如仙人临凡,留下无数如“手可摘星辰,恐惊天上人”的绝世佳句,天马行空的自信人生,词里的辛弃疾,留下众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豪迈,而作为文人的苏轼正是那种只爱安邦定国,不爱虚华浮名的国士,虽然一生忐忑,但是在落难时,也有《赤壁赋》这样的名篇来鼓舞自己。

羽化而登仙

生活中最为难得的就是悠闲自得,陶渊明曾经说自己喜欢田园的生活,于是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苏轼心有大志,被贬黄州以后,做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团练副使,内心有志难伸,才会发出“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叹。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1)

苏轼虽然也很豁达,终究是一个凡人,放不下内心的抱负,想想越国的范蠡,能扶越王勾践灭吴,也能放下高官厚禄及时隐退到回归山野,能实现抱负也能全身而退,可知苏轼内心该是多抑郁,在上升时被人诬陷,在即将走上更高舞台时,却跌落谷底,如今只能做一个半仙游荡江湖,真的是无奈又可笑。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2)

奸雄梦断

在江渚渔樵之上,喝着小酒的苏轼开始恍惚,听着那哀怨的曲子,想起曹操曾经率军征讨东吴和荆州,虽然也是“旌旗蔽空,骊酒临江,横槊赋诗”,最终也铩羽而归,这人生就应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自己就算很渺小,也应该活出最美的自我。

就连曹操那样曾在北方马踏连营,挥鞭一统北方的人,也会在小小的赤壁被人以火烧打败,那就是时机未到,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和能力,也需要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曹操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量的开展屯田,为曹魏最终的一统江山,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任何一个人成功,不仅要自己有实力,还要有机遇。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3)

苏轼内心虽然不愿意放弃,但是历史的可贵可以让人得到一定的借鉴,苏轼知道自己不能实现抱负,或许就是时机未到,应该努力的让自己充实起来就好。

逝者如斯

这世上的许多东西,还是不要强求得好,一个人要足够的努力,能做到“尽人事”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只求所作所为对得起天地和自己的良心就挺好。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4)

人该有梦想,但是梦想有时候不会等着你自己就实现,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世事变幻莫测,在不能你成功的时候,只要努力地充实自己就好,机会总会再次出现的。

想想也是,许多大志难伸的人或许就是生不逢时吧!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百日维新之中,谭嗣同他们的失败,让谭嗣同产生了为理想献身的想法,最终成为了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或许应该逃走的。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5)

与子所共适

苏轼在黄州时,深深地感受到了那时的北宋,不是他以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纵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现在也是无所作为的,只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充实自己就好。

苏轼安慰自己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情此景,不如做一个好好的游山的看客,即使内心忧愁,也应该是苦中作乐,与山水为伴。

苏轼写赤壁赋的人生哲理(苏轼低谷时的名篇赤壁赋)(6)

田氏代齐就是因为多少年里,田完的后人能够在姜氏齐国的内部,逐渐的羽翼丰满,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最后完成取代,建立属于田氏的齐国,在你没有能力完成一切的时候,很好的共处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结语

任何人成功,都需要付出属于自己的拼搏,而在一切没有走向更好的同时,最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生活里不仅仅只有苟且,还有美好和幸福,在你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往后的每一步都是在向上前进,谁的未来不是靠着坚韧和拼搏完成的逆袭,只要自己不抛弃自己,你就不会被时代所抛弃,这就是最大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