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头条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知乎:吴圣哲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南京城,六朝古都,历史上诞生了三位有名的“后主”——孙后主、陈后主、李后主。这三位都是亡国之君,在政治上他们都没有建树,但在文艺上他们都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孙后主孙皓擅长书法,陈后主陈叔宝创作得《玉树后庭花》尽管成为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但光从文学角度来看也是一篇有艺术价值的宫体诗。
当然,这三位中文学成就最高的,还是南唐后主李煜。那位生错了年代,入错了行当的文艺青年,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成就,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相见欢·
词牌名相见欢,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是唐代的教坊曲名,以薛昭蕴《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为正体。这个词牌的声调极富变化,流畅优美,音乐性很高。曲调本不是用于写“愁”的,但调的声韵效果非常适合用于写愁,所以很多词人都用这个词牌名来写“愁”。代表作有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975年,当时李煜已经被俘北上,留居北宋都城两年有余了。南唐已经灭亡,李煜自己也被人称为亡国之君。他软禁在北宋的都城,回想自己前半生歌舞升平的宫廷生活,与现在失去自由、成为阶下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煜的内心是崩溃的、绝望的,他唯有将自己满腔的烦闷、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李煜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词虽然字数不多,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细品则“别是一般滋味”。
“林花谢了春红”,全词开篇第一句便是景物的描写。树林中的花凋谢了,这是春末的标志。文人都是敏感的,伤春悲秋。美丽的花谢了,美好的事物没有了。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花开花谢就有了更多的含义。花期是一定的,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花一开就谢了,所以“太匆匆”。人的心境不同,对客观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将无情之景变成了有情之物。除了花期短暂,花儿还要忍受白天的寒雨,晚上的冷风。环境恶劣,风雨来得频繁,花儿凋零,词人心碎。
词人由景联想到自己,自己的前半生在宫廷中享受极致的奢华生活,享受人间最顶级的欢乐。可是这样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国家覆灭,荣华不再,自己成为了阶下囚。自己就犹如春天里的花一样,鲜艳绽放的时间很短,却要遭受周遭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不是单纯得写景,在写景的基础上对自己做了主观的评价——无奈,这就是词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感慨。
词的下阙紧接着词的上阙而来。花败了,花瓣散落在地上,经过雨水浸泡,花瓣的颜色更加浓艳。“胭脂泪”本是指女子的眼泪,这里沾着雨水的花瓣就像女子的眼泪,虽然艳丽,但更不长久,转瞬即逝。如此短暂的景象是令人沉醉的,也让人依依不舍。词人见此情景不禁感慨“胭脂泪,相留醉”。这样的景象可遇而不可求,下一次在看到这样的景色是什么时候呢?这正如词人的一生,曾经的繁华已是昨日黄花,什么时候才能重现往日的荣耀呢?词人不禁唏嘘不已。
词人此时由看景转而对人生进行思考。什么是人生?人生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怨恨,不会减少,不会消散,就像江水向东流淌,源源不断,无法停歇。怨恨是无形的,我们是看不见的,词人在此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将词人的情感更加具体和饱满,他的恨同江河一般,长得没有尽头。他的愁、他的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生活在宫廷之中,他的生活面很狭窄,作品中也以“春风”、“秋月”、“流水”、“落花”为多,但他能用这些平常的词组成素雅的语言,咏叹自己的哀愁,刻画委婉缠绵的情致,开拓了新的境界。整首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