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台撼动中国电视界的节目横空出世,播出不到10期就拿下收视冠军,还带火了整个节目大类,跟风模仿的节目有20多台。

这个节目就是《非诚勿扰》。

10年过去,当时跟风开播的相亲节目全部消失,只剩《非诚勿扰》仍然坚挺。

这与节目的灵魂人物——孟非是分不开的。他风趣幽默却一针见血的评析,是这档节目不可复制的绝招。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

孟非常自嘲光头不显年纪,其实他开始主持《非诚勿扰》时已经39岁,进入电视行业近20年。

可以说“江苏一哥”这个位置,他是从比别人更低的地方,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历经人生“三大劫难”,40岁才当上“一哥”

高考落榜,是孟非遭受的第一个人生打击。

学生时代的孟非严重偏科,他的作文常常获奖,文科成绩媲美省状元,在文艺晚会和运动会上,也都能大出风头,唯独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每次考试学校会在大门口张贴红白榜,红榜是正数前几,白榜是倒数前几,加上旁边的违纪通报表,孟非常常三榜有名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2)

加上高考前父母离异,孟非的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无缘大学。他不愿再受数学折磨,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凭着一腔热血,下深圳去打工。

然而仅仅干了几个月,他就认识到文凭的重要性。高中毕业的他只能下苦力、扛大包,不然就做些服务业。

孟非灰溜溜地回到南京,在印刷厂找了份工人的工作,同时半工半读,准备参加成人高考。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3)

青年孟非

然而没多久,第二个劫难就降临了。

孟非的手指卷入机器滚筒,鲜血瞬间喷出去几米远,手指血肉模糊。工友们连忙把他送去医院。

手上的伤养了两个月痊愈了,可这件事对孟非的精神打击更大。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4)

印刷厂机械乏味的工作本就让他瞧不起,可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工作,他都能搞出重大失误,孟非开始自认为是个失败者,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从印刷厂辞了职,又开始每天混日子。

父母看不下去儿子无所事事,托关系把孟非送进南京电视台。从此,他开始了8年临时工生涯。

这一“劫”不是瞬间的痛苦,而是日夜不停的辛劳。

孟非最开始的工作美其名曰摄影助理,其实就是打杂跑腿,帮忙扛机器三脚架。

后来孟非形容当时的自己,跟在摄像师身后被机器线拴着,像被溜的狗。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5)

但在辛苦的底层工作中,孟非却找回了自己。

不但对琐碎的工作毫无怨言,而且手脚勤快、虚心学习,摄像师们常常夸奖他,也愿意教他一些摄影知识。兴趣与鼓励双重作用下,孟非渐渐转职为摄像。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6)

接下来,他又靠跟在人家后面观摩,在一年之内,掌握了剪辑、撰稿、配音全套工作,甚至能只靠一个人接任务出片。

身为临时工的孟非不算受器重,但由于他不停地参与项目,又有能力包揽别人不愿接的任务,反而成了团队里业绩最好的人。

在这期间,他也完成成人高考学业,拿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凭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7)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召开,给了孟非等待已久的机会。

奥运年到来之前,他参与拍摄的纪录片《奔向亚特兰大》,已经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而到了闭幕式那天,电视台要出一部本届奥运的新闻综述,要写大概7000字的稿子,第二天就要成片。

孟非自告奋勇,接下这个别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他通宵赶出稿子,做成解说配上《召唤英雄》,连平时麻木的审片领导,都看得相当激动。

至此,孟非已经做过场记、摄像、编导,做好了万全准备,只等机会降临。

随缘成“一哥”,自称没有那么励志

很多明星喜欢营销成名前的打拼生涯,把自己包装成励志传奇。孟非却要出来“辟谣”,说自己成名前并不苦情,成功也不是来自“发愤图强”。

他把自己的人生归结为随遇而安,水到渠成。

但也有人说,他是厚积薄发。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8)

28岁对于孟非来说,算是个人生转折点。已经获奖无数,几乎干遍幕后所有职业的他,终于在电视台转正了,担任节目制片人。

听上去是个了不起的名号,但孟非负责的节目,在当时所有节目中是分量最轻的。因此每当制片人们一起开会,他都只是随便扯扯淡。久而久之,他的发言的时候会上气氛反而最热烈,孟非能侃的名声也传开了。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9)

当时的同事们都记得,随便推开一间办公室,只要看到一堆人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一个人说话,就知道是孟非在讲故事。

领导也听说了孟非的天赋,想让他转到新闻部门,主持新节目《南京零距离》,当个时评主持人。

孟非并不觉得自己能当好主持,但他制片的节目被砍,女儿又刚出生,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他不得不接下这份工作。

第一次作为新闻主播出镜,孟非紧张得喉咙发干,自我介绍都说不顺溜。还是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才勉强完成直播。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0)

时政新闻主播并不好当,除了每天录节目,还要自己撰写评论。这一天一千字不能重样的指标,让孟非亚历山大,大把大把地脱发。

为了节目需要,他9年没离开南京超过24小时,只为做手术请过一天假,9次春节的年夜饭,都要等孟非八点半下班后开始。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1)

孟非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南京零距离》成为江苏省收视最高的新闻节目,他的时评环节,也一直保持瞬间收视纪录。

也是在这段时间,孟非下狠心剃成光头,成为我们熟悉的孟爷爷造型。

此外,由于在节目中针砭时弊,孟非经常“惹麻烦”,最严重的时候,有关部门直接找到台里,给他下达了停职处分。这还是台长周莉护着他,否则孟非因此被开除都是有可能的。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2)

也是这次事件让孟非觉得,江苏电视台值得他卖命。因此当周莉找到他,说要做一台新节目《非诚勿扰》,希望他来担任主持时,孟非毫不犹豫地离开主播台,跟台里一起探索新领域。

这是个相亲节目不假,但节目的初始目标就不是“找对象”,而是从婚恋话题出发展开讨论,进行社会评析和价值导向。

从定位来看,主持大任交给拥有民生节目经验,又擅长发表犀利点评的孟非,几乎是理所当然。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3)

孟非也确实不辱使命。凭借《非诚勿扰》,不但他自己一跃成为“江苏一哥”,节目常年收视称霸,江苏台也超车湖南,成为卫视领头羊

2014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孟非以1820万的年收入,力压何炅、杨澜,排在主持人第一位,成为“内地最贵名嘴”。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4)

橄榄枝伴随成功而来,孟非多次被包括央视的其他台挖角,甚至冯小刚还邀请过他,希望他能主持14年的春晚,但都被孟非一一拒绝。

如今的他除了主持手中的老牌节目,最爱做的事就是出去旅游,还实现儿时的梦想,在南京开起了重庆小面馆。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5)

奋斗、成功、再上一层楼,这些东西对孟非没什么诱惑力,他只想跟熟悉的同事,做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而孟非能无牵无挂地投身事业,也离不开他妻子李雪,在背后为他打理好家庭。

面对女嘉宾不动摇,一生只爱妻子一人

2020年8月,孟非在社交账号发布小视频,四位美女穿着大胆,围着他又是拉拉扯扯、又是亲手喂饭,颠覆了他平时的“孟爷爷”形象。

尽管孟非之后补充解释,说是录节目做效果,还是被网友吐槽“低俗、辣眼睛”“孟爷爷进了盘丝洞”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6)

但也有人表示佩服:孟非每周都要面对24位美女嘉宾,居然还能心如止水,从没有过桃色新闻!

类似的问题金星曾问过孟非。他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自己好比出纳,每天大把数钱,却一张一不敢带回去,因为哪张都不是他的。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7)

这个理由其实只说了一半。孟非能如此“把持得住”,不但因为美女不属于他,更因为他早已心有所属。

在孟非21岁的时候,他已经得到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他的妻子李雪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8)

虽然按照孟非的说法,两人的相爱相守都很平淡,但也有些“天降青梅竹马”的味道。

两人原本是初中同学,并且那时就互有好感,但直到成年后再次偶遇,才正式走到一起。

那时孟非还在印刷厂当工人,是人生中最落魄的时候,两人约会都只能压马路、看免费的拉片电影。孟非连一顿饭都请不起,李雪却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19)

婚后孟非买不起房子,连租房对他来说,都是很重的负担。李雪便主动提出,愿意跟着丈夫住在公婆家。

年轻媳妇与公婆同住,等于把自己推进火坑。可李雪却与公婆相处融洽,公婆睡午觉的时候,她在家忙活都不穿拖鞋,生怕打搅到老人们。

孟非在电视台底层摸爬滚打的几年,一开始要每天从早干到晚,而且收入微薄。李雪不但不嫌弃他,反而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买好皮鞋,让他做记者上镜时体面些。

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年,孟非被提拔为主持人,收入有了保障,也攒够钱买了自己的房子。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20)

李雪也就辞了职,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家庭,给了孟非最坚定的支撑。

如今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夫妻俩却依然十分恩爱。李雪行事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只看孟非贴出的旅游照,也能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美满。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21)

当孟非谈起女儿的教育方针时,提到自己鼓励她多谈几次恋爱,“货比三家”再结婚。但说到他自己,又觉得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并不觉得后悔

孟非的打拼故事(从印刷工逆袭江苏一哥)(22)

他用两个叔叔买冰箱作比喻,说婚姻并不是精挑细选对象,幸福度就会高。他与妻子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更多的是契合。

或许,正是因为秉持平淡为贵,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孟非才能在婚姻和事业上,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