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炊饼怎么叫卖(武大郎卖的炊饼)(1)

现代的馒头

  《水浒传》中写了一个悲情人物武大郎,职业是卖炊饼。《水浒传》作者肯定不会想到,数百年后竟然演化成了一个美食品牌---武大郎烧饼,甚至还有些地方搞出潘金莲咸菜,正好搭配武大郎的烧饼。

  那么武大郎所卖的炊饼真的是现在的烧饼吗?换句话说,宋代的炊饼是现在的烧饼吗?

  本文就探讨下宋代的炊饼是一种什么食物。

  先来了解下“饼”这种古老的食物。

  说它历史悠久,因为最早在《墨子·耕柱篇》里就载有“饼”字。

  那么什么是饼?

  古代把用面做成的食物,统称为饼。所以不要一提饼就认为是扁状物。

  古人的粮食食物简单可分为两大类:饭和饼。

  饭即粮食粗加工后通过蒸煮炒制做成的食品。

  饭也是最早食用粮食的形式,具体是把粮食以蒸饭、煮粥或者糗(qiǔ,把粮食炒熟做的干粮)这几种形式来食用。

  糗在古代一般装进竹器(筒)里,米汤(汁)则装进瓦罐(壶)里方便携带。所以有个成语叫“箪食壶浆”。箪,盛饭的圆形竹器。浆,米汤(汁)。

  意思是老百姓拿着食物犒劳军队。


武大郎炊饼怎么叫卖(武大郎卖的炊饼)(2)

杵臼

  此外,古人也会把粮食用杵臼等工具,硬舂(打)出面,做成面食吃来吃。这种吃面的习惯据考证至少从战国就已经开始。

  面食的广泛普及得益于磨的发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的古墓中出土的一盘陶磨,被认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磨的实物。

  因此汉代面食应该是比较普遍了。

  而用面食做成的食物就统称为饼。

  一直到宋代,《靖康缃素杂记》中还记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

  用水煮称为“汤饼”,用笼蒸称为“蒸饼”,用火烤的称为“炉饼”。

  发酵技术一般认为是在晋代才出现,而发酵技术的掌握据说也是一个偶然:晋代某个酒坊的老板看到酒糟变质膨涨,还略带一种酸味。他鬼使神差的抓了一把搅进面里做蒸饼,不料蒸出来的蒸饼膨胀松软,有着今天馒头的雏形。

  《晋书·何曾传》中就记载: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chè(裂开)作十字不食。用现在话说即不是“开花馒头”不吃。

  这种膨胀松软的蒸饼也叫“面起饼”。

  南朝梁的历史学家萧子显曾记载:“西晋永平九年(公元299年),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

  而‘面起饼’应该就是《水浒传》中武大郎所制作出售的“炊饼”的雏形。


武大郎炊饼怎么叫卖(武大郎卖的炊饼)(3)

现代发面饼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中介绍“面起饼”的作法:“入酵面中,令其松松然也。”

  无论“面起饼”还是“炊饼”,本质都是“蒸饼”,此时的“蒸饼”也可以看做是现在的馒头的雏形(一般而言,南方多称馒头,北方多称馍馍)。

  那么为什么又叫做了“炊饼”?

  这与宋代一个皇帝有关。

  这个皇帝就是“狸猫换太子”主角的宋仁宗赵祯。因皇帝的名字“祯”和蒸音近,宫内为了避讳,“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传到民间,蒸饼改成炊饼。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

  炊的本意就是烧火做饭。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武松提醒哥哥武大郎说:“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

  这里所说的扇笼和现在蒸馒头的笼屉也应是一种东西。

  另外还要指出:现在的馒头可以理解为宋代的蒸饼的一种发展,但宋代的馒头,或者说古代的馒头并非是现在的馒头。

  有点绕,简单说,古代的馒头其实就是现在的包子。

  在古汉语中,馒头是有馅的,也就是现在的“包子”。


武大郎炊饼怎么叫卖(武大郎卖的炊饼)(4)

现代的包子

  如《水浒传》中孙二娘的黑店卖的“人肉馒头”。宋人笔记就记载:“包子即馒头别名”。

  后来却演变成带馅的通称“包子”,而不带馅的则称为“馒头”。

  上海小吃一道小吃叫“生煎馒头”,就是带馅的,也算是包子是馒头别名的一个例证。

  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的故事背景也在北宋。第9回写任迁卖炊饼、烧饼、馒头、酸馅糕等,左瘸师买了个炊饼说:“我娘八十岁,如何吃得炊饼?换个馒头与我。”拿到馒头,听说“一色精肉在里面”,又道:“我娘吃长素,如何吃得?换一个沙馅与我。”然后又嫌沙馅吃不饱,仍然要换回炊饼。可见当时炊饼是炊饼,馒头(包子)是馒头。

  水浒传里郓哥向武大报信,嫌“炊饼不济事”,非要武大请他吃肉喝酒,可见连市井贫民也不以炊饼为美食。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国子学和太学给学生供应的伙食是:“春秋炊饼,夏冷淘,冬馒头。”冷淘就是冷面,馒头就是包子。有的学生领到馒头舍不得吃,拿回家去转送亲人朋友,说明在这三样儿里馒头要算好东西。

  其实无论现在的“馒头”还是“包子”,应该都是源于“蒸饼”。


武大郎炊饼怎么叫卖(武大郎卖的炊饼)(5)

  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好食蒸饼”,他的吃法很讲究:“常以干枣、胡核瓤为心蒸之,使之坼裂方食”。这种夹入果肉的蒸饼,实际上已是现代“包子”的雏形。

  宋代包子正式成为馒头的“别名”。宋人《燕翼诒谋录》中记载:“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即馒头别名。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者谓之馒头。”

  所以宋代笔记文献里记载羊肉馒头、糖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等。其实就是包子。

  可以说包子由馒头发展而来的,馒头从蒸饼而来。

  所以武大郎卖的应该就是类似现代的馒头,而非现代想当然的烧饼。

  《武林旧事》载清河郡王张俊向宋高宗进奉食品,有“炙炊饼”一味,估计就是将炊饼烧烤之,可理解为现在的烤小饼或者馒头。

  古代中医学认为炊饼还是一种药膳,具有养胃、健脾、除湿、化滞、利尿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宋宁宗当郡王的时候尿频很严重,宫中的太医也没办法。

  于是有人举荐名医孙琳,孙琳就以炊饼、大葱、淡豆豉捣碎制成药丸,以温水服下。每天吃三十丸,三天后竟得以痊愈。

  可见在当时武大郎卖的还是俏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