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有关情绪方法
(1) 认知改变,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学生端正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并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情绪宣泄, 是指个体遭受不良刺激产生消极情绪时, 通过合理途径 (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和健康) 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进而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目的, 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静。
(3)精神升华, 是指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无意识冲动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 从而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
(4) 精神升华, 是指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无意识冲动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 从而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排除。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不是同一概念 。
教育目的是国家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一般由政府部门提出, 主要体现在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中; 而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各个层次、不同性质学校上的具体化。它是学校依据自身的层级、结构、性质、理念等确立的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辩证统一起来。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共同构建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液体智力 (流体智力) 和晶体智力两种形态。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例如, 词汇概念、言语理解等。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 受文化教育影响较大; 液体智力又称流体智力, 是指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例如, 知觉、记忆、运算速度等。一般人在20岁后, 液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 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 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 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少。
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德森定律指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 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 此时学习效率最高, 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 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容易的任务时, 动机强度高, 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 在完成一般难度的任务时, 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 在完成困难的任务时, 较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7.德育原则:
(1) 贯彻以下德育原则: ①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材料中, 小芳身强体壮, 体育成绩好, 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作为班主任, 应发扬她性格和体育方面的特长, 克服她纪律方面的缺点。 ②因材施教原则。材料中, 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 注意力不集中, 听课不专心。班主任应针对小芳出现的问题和她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③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针对材料中小芳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要做到严慈并济, 对待其所犯错误严格管教, 绝不姑息; 对于小芳个人, 尊重体谅, 发现她身上的优点并为其提供发展的条件。 ④疏导原则, 材料中, 班主任在对小芳展开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从提高小芳的认识入手, 调动她的积极主动性, 使她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 假如我是班主任, 我会运用以下德育方法: 首先, 采用说服教育法。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小芳明晓事理, 分清是非, 提高品德认识。 其次, 利用榜样示范法。找到一个能引起小芳敬佩之情的良好榜样, 让小芳向其学习, 以此影响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再次, 利用品德评价法, 通过奖励小芳的良好行为、惩罚她的不良行为、评定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等方法对小芳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最后, 利用情感陶冶法, 教师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利用自身的教育因素, 对小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8.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 以上主要说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2) 该实验对教育工作的启发: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功能固着会让人只考虑物体的常用功能, 而忽略它的其他潜在功能, 从而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材料中,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 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 而没有顺利完成实验。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 打破功能固着, 学会变通。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表达观点,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 形成互帮互助、自由探究的课堂氛围。 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发现问题, 采用恰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③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多思考知识间的联系, 促进知识迁移, 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④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 教授具体的思维技能和方法。 ⑤提供多种练习机会。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提高练习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⑥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进行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3) 问题解决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问题情境。问题解决会受到问题呈现方式的影响, 问题的呈现方式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问题的解决就越有利。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迁移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③思维定势, 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而引起的心理准备状态, 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思维定势会影响问题解决。 ④情绪与动机。情绪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⑤原型启发, 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⑥酝酿效应, 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遭遇瓶颈, 将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 后期回过头来, 反而找到解决方法的现象。 ⑦个体的智力水平。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⑧个体的年龄特征、认知风格等也是制约问题解决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