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常德站10月18日讯(记者 胡丹)10月17日晚,2016常德旅游节开幕式暨穿紫河首航夜游,将游客和市民带入一个光与影交相辉映、水与人和谐共存的美好境界。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1)

金腰带——穿紫河

常德穿紫河,画桥烟柳,潺潺如歌。这是一条流淌着楚风湘韵的河,也是一条让人梦绕魂牵的河。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充分挖掘常德丰厚的人文底蕴,赋予穿紫河风光带浓郁的水乡风情,将现代声光电与精彩演艺融为一体,让游客乘坐游船,穿行在浆声灯影里,体会惊艳,寻回乡愁。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在这段游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珍贵的回忆,唤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缓缓展开的常德历史人文画卷与河岸美轮美奂的景观交相辉映,也让人对美丽的山水洲城常德流连忘返。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2)

美丽的穿紫河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3)

我们乘坐的水上观光巴士是由意大利设计师参照德国船型设计,并融入常德地域文化特色,全透明玻璃船窗可180度观看沿线风景。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4)

第一站:常德河街——第二站:紫缘桥——第三站:七里桥——第四站:德国风情街——第五站:金色晓岛戏廊 ——第六站:紫桥戏台——第七站:穿紫桥——第八站:武陵桥——第九站:武陵桥刘海砍樵——第十站:长胜桥——第十一站:月畔湾荷花舞台——第十二站:船码头——第十三站:白马湖码头

现在,我们正穿行在常德的金腰带----穿紫河上,这是全国少有、湖南独有的穿城河水系。常德打造的《梦回穿紫河》实景秀也开创了湖南文化旅游流动舞台实景秀的先河。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5)

下南门码头,就是我们上船的地方

下南门码头

我们刚上船的地方,叫下南门码头,走上码头就是河街。河街文化是中国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化,特别是在水路被作为主要交通的时代,河街就是一座城市最繁华之处。常德河街曾被沈从文称为“湘西大码头”。当年,桐油、木料都是由这里运往长沙、武汉,煤油等一些日用消耗品从这里运往沅水各支流。停靠大河街河边的木排排成长串,聚集在河街江边的木材多达几百万上千万立方米。为了留住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唤醒常德深刻的城市记忆,常德市委市政府重新打造河街。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6)

下南门码头重现常德河街昔日繁荣盛景

七里桥

这是在湖南湘西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常见的风雨廊桥。常德市地处湘西北,有34个民族在这里居住,最有意思的是在桃源枫树村,还生活着一支维吾尔族同胞。这座七里桥也是历史悠久。它最早由明代内阁首辅杨嗣昌的祖父杨时芳捐建,在很久远以前,这里是一个驿道叫“七里涧”,明朝时这里是政府设置的“七里关”,清代时是驻兵守城的“七里桥塘”。抗战时期,常德保卫战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地的“十三亭”又成为了市民躲避日机空袭的场所。1995年这桥改建为宽阔的公路桥。夜幕下的七里桥,一片祥和,桨声灯影里,这一座曾经经历过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的桥,正展示着她秀丽的风姿和独特的神韵。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7)

风雨廊桥——七里桥

过七里桥洞

我们这次风情秀,将要经过六座桥梁。除了小岛桥以外,我们的桥洞都进行了美化。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孙韬教授以及常德美协主席漆跃辉作为整体艺术创作活动的艺术顾问和艺术总监,每一个桥洞都展示了一个与常德有关的主题。七里桥画的是古代常德较为热闹的街景。

德国小镇

2010年常德市和德国汉诺威市结为了友好城市,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常德按照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打造了德国小镇,50%的商铺由德国人经营。而在汉诺威市,还有一条叫作“常德号”的龙舟。今年5月,常德柳叶湖德成龙舟队作为第一支参加“汉诺威龙舟节”的中国队伍,在比赛中勇夺500米竞赛冠军和4000米竞赛亚军。其实常德在湖南一直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一直被大家戏称为“德国”,湖南人都把常德话称为“德语”。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8)

德国小镇别样风情

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总是让人欣喜,一直以来的文化传承和自古发达的交通,造就了常德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正在修建的爱情岛,将打造中南最大婚庆公园。爱情岛和德国小镇将被打造成常德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9)

戏廊里上演常德汉剧

戏廊

从楚大夫屈原起,常德就一直受到了诗意的滋养。现在被评为中国诗词城市。在常德老街,就有一面以抗洪墙为载体的常德诗墙,被前总理朱镕基称为“一大创造”。艺术塑造一个城市高雅的气质。先看我船体右手边,这是一个百米戏廊,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精产——常德汉剧,表演的是的青衣和大靠。中国的戏曲扮相体现着人物的性格和舞台造型的极致了之美。这里展示的也是汉剧扮相之美。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10)

七彩穿紫桥

穿紫桥

穿紫桥因这条河而得名。古时候,河两岸是大片大片的荷花和紫菱,每到紫菱成熟季节,两岸一片紫色。为了出行方便,人们建起了一座桥,就是穿紫桥。关于采菱,刘禹锡的《采菱曲》曾写过,“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菱角如锦缎,采菱女忙着采菱,顾不上望一望自己的情郎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那位寻找清荷的男子来到这里,还能回忆起与清荷一起采菱的时光。男子总是用卖菱角的钱到河街换麦芽糖给清荷吃,吃到清甜的糖,是清荷笑得最开心的时候。那时,他和清荷在这桥上常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梦。

穿紫桥洞

穿紫桥桥洞下是屈原的主题。据说在屈原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当中,常德的生活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日子。桥洞从左至右为九歌、屈原、龙舟竞渡、离骚。屈原和竞渡是手绘壁画,九歌和离骚是浮雕。现在的穿紫桥既是穿紫河的一道靓丽景点,也标志着常德市城区一大通脉——朗州路的全线贯通。

武陵桥(遇仙桥)

古代常德先民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太阳神”。太阳神就是盘古、尧帝。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就是负责掌管洞庭湖区,封为云梦之神。明嘉靖《常德府志》上有记载:“阳山之女,云梦之神。尝以夏首秋分献鱼山上,望湖如镜,望江如环。”据说湘君和湘夫人就是生活在这一带。舜帝南巡驾崩苍梧之野,娥皇女英俯身恸哭,眼泪化作点点斑点附在洞庭旁的竹子上,形成了洞庭湖旁边独有的斑竹。从此,云梦之神也代表着对爱情的忠贞。

这座武陵桥现在也叫遇仙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李谷一老师和姜昆老师在央视春晚上,将《刘海砍樵》中最著名的唱段:“刘海哥你带路往前走罗哇……胡大姐你跟着我来行罗喂……”唱到了全中国,从此刘海砍樵的故事就成为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这个故事的发源地就在常德,刘海就住在常德的丝瓜井。他每天都要穿过这座武陵桥,去花山砍樵。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11)

刘海砍樵的情景剧重现穿紫河畔

武陵桥洞

穿过这座桥,壁画和浮雕借鉴了中国传统国画和当代艺术的方式。

刘海砍樵——月畔湾码头

“谁晓洞庭天下水,一湖星月漫银河。”常德是被水滋养的城市。按理,傍水而居的人们因为物产的丰富,总是会更加闲散,但是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却格外勤劳。秋收时节,还能见金黄的稻田上,人们在欢快的收割。春来,油菜花遍野开放。常德人特别有“德”,据说那时候有灾难之时,大家都不愿意接受前来逃难的灾民,只有常德人,不但接受灾民,而且还把家里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

长胜桥

长胜桥是晚清时期一位善良的老人为方便过往行人捐资修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人,祝愿他长生不老,就取名为长生桥。后来常德会战时期,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中国军人多次击退日寇进攻,并在这里击毙了日本某军队的重要将领,因此更名为长胜桥。

常德桃花源古镇图(梦回穿紫河常德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12)

长胜桥

长胜桥桥洞

美化表现的是龙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