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巧取豪夺

【成语拼音】qiǎo qǔ háo duó

【成语释义】该成语指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含贬义,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精挑细选 一天一个成语巧取豪夺(1)

【近义词】敲榨勒索、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以权谋私、软硬兼施、勒索敲诈、敲骨吸髓

【反义词】秋毫无犯、完璧归赵、乐善好施、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老米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画自临,拓竞,并与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巧偷豪夺,故所得为多。

成语精挑细选 一天一个成语巧取豪夺(2)

【成语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位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他的画很受群众喜爱。他的儿子米友仁,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也能画善书。米芾尤其喜爱古书古画。

有一次,他在外面游玩,在别人的船上看见了王羲之的墨迹,简直爱得如痴如醉,想把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幅画作交换,非要让主人给了他。主人不应允,他急得大喊大叫,蹭着船舷就想往水里跳,幸亏别人拉住了他,才没有闹出乱子。

米芾父子收藏古字古画,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临摹。他们千方百计向别人借来真品,然后自己下工夫摹仿古人作品,精心制作成后,再把真品和摹品同时拿去让主人挑选,由于他模仿的技术高超,主人就往往把摹品当真品收回去了。

有一回,米芾又向别人借了一幅唐朝戴嵩的《牧牛图》。后来,他就把真品留下,拿摹品退给原主,当时这位主人也没有看出来,拿着就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主人才找他要真本。米芾装着不解地问他,你怎么辨别出哪是真本,哪是摹本。那人真品中的“牛”的眼睛里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幅就没有嘛。日子一久,人们米芾家墨迹珍品,是“巧取豪夺,故所得多多”。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申为”巧取豪夺”这个成语,比喻以强制或欺骗的法,夺取自已不应得到的财物、权力等。

【成语寓意】

米友仁对喜爱的东西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即便他有再高的才能,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他人可以借此提醒孩子,对于喜欢的东西,可以尝试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如果真的得不到,也绝对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去强取。

成语精挑细选 一天一个成语巧取豪夺(3)

成语精挑细选 一天一个成语巧取豪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