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据2012年底数据,景区游览区面积33.66平方公里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瘦西湖扬州园林文化展示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瘦西湖扬州园林文化展示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瘦西湖扬州园林文化展示馆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据2012年底数据,景区游览区面积33.66平方公里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景区看点;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

白塔高27.5米 ,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