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曹操,完全是因为他的才略说起来,历史上有才略的男人有很多,但也许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总觉得男人应该像戏文里唱的那样,“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男人的才略只有落实到“安天下、定乾坤”上,才会产生沉甸甸的价值,比如曹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沉吟至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沉吟至今

喜欢曹操,完全是因为他的才略。说起来,历史上有才略的男人有很多,但也许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总觉得男人应该像戏文里唱的那样,“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男人的才略只有落实到“安天下、定乾坤”上,才会产生沉甸甸的价值,比如曹操。

可不知道为什么,小说、戏剧却都把曹操描绘得那么阴险毒辣,连易中天在《品三国》里也说,曹操是个奸雄。对这个遥远的男子,我却从不这样认为,因为从来不读《三国演义》,只读《三国志》,还有曹操的诗文典故。从《三国志》简洁朴素的文字里,不难感受到曹操的气韵特质--深沉、稳妥、谨慎、极有城府,很少笑的,但笑起来我想也是微笑如水、容光潋滟的吧?面对探寻性的询问,他只用一句,你以为如何呢?便巧妙地化被动为主动;对敏感问题擅长避实就虚,既有政治家的智慧又有外交家的圆通,很有一种“说了好多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的效果。如果说这是阴险多疑,那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形势下,却是必需的了。

他在自传《述志令》中却很坦率很明朗,推心置腹地说自己只想当个周公,应该相信这是实话,毕竟他终生没有称帝,充其量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说毒辣--无毒不丈夫,何况在那样的乱世,政治原本不是道德和善良的化身,它就是流血和对抗,只可惜他功败垂成,败在官渡之战,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的文采自不必多言,但凡是进过校门的人,都知道他的几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些或激昂或雄浑,或辽阔或寂寞的诗篇,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观沧海》,让后来的伟人毛泽东来到这里,也不禁触景生情产生了英雄所见略同的心境,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虽然兼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但情 怀胸襟却比文人恢弘开阔得多。《诗经》里有诗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不过是描述男女之情的,彼时,这句诗的内涵远远不像今天这样稳固饱满,可许多年后曹操引用了它,且加了一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于是诗文就如同扎了根的植物一样,根深蒂固、世代相传地存活于人们心中。

优雅的情诗到了曹操笔下,淡淡的相思化成了求贤若渴的深厚思慕:“我政务繁忙没能一一去找寻你们,而你们为何不来投奔我呢?以至于让我为了你们,沉吟到现在呵。爱情诗成了自己政治雄心的绝妙修饰--一个驰骋沙场的大男人,能用文学来笼络当时的“建安七子”们,这样的雄才大略确实不容小觑。因为有着强烈历史感和文化感的文人们对统治者来说,向来是最爱也最恨的一类,愚民政策对理论知识深厚的文人们是不管用的,所以只能尽可能地拉拢他们为自己的政治立场服务。历史上似乎发生过许多类似“焚书坑儒”“文字狱”这样的事件,连姜大公、孔夫子都做过这种事,然而曹操没有,他信手拈来的一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举重若轻、兵不血刃地收服了天下文人贤士的心,这不是小机灵小把戏,而是大聪明大智慧。

更值得庆幸的是,这句深情的诗文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能让多情女子的情义在这个盖世无双的男人身上找到依托,这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