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劝人做识大体的人,“识大体”是一个形容人的语言,其实也就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将它展开来说,就是指我们要做“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的人。那怎么样才算是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是“有关大局的道理”呢?或者说“识大体”真的就是只有这层意思吗?我们接下来就从孟子的论述中,来解析一下何为“识大体”。


孟子认为大体是什么(孟子所谓的识大体)(1)


一,“识大体”的内涵。

“识”的意思是“知道、认得”,“大”的意思是“主要”,“体”有一层意思是指身体,在这里是指人的身体,所谓“识大体”的本意就是知道人体的主要部位。在此我为何还要解释一下“识大体”的这一层本意呢?主要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孟子所谓“识大体”之意。

言归正传,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这句话的大意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身体都很爱护。每个部位都很爱护便都会去保养。而人又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所以就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去保养。”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而且每一尺寸部位都很爱护。但是部位也分主次,也就是孟子说:“体有贵贱,有小大。”即身体有重要的部位也有次要的部位,有小的部位也有大的部位。所以这就要我们去知道主要部位、大的部位,也就是“识大体”。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大的”部位呢?我们继续探讨。

二,孟子所谓“主要的、大的”部位。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这段话的大意为:“耳目这类器官自己不会思考,所以容易被外物蒙蔽。并且一与外物接触,就容易被引入歧途。而心这个器官有思考的能力,只要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不会有所得。并且心能思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把心这个重要的部位看重起来,只有这样,其他的次要部位就不会被引入歧途。”

不言而喻,在孟子看来,这人最主要的部位为“心”。因为心能思考,不容易被外物蒙蔽,并且人心能够思考是上天赋予人的特有能力,所以对于人来说,心确实是关乎要领或大局的器官,所谓“识大体”就是要认识到“心”这一部位的重要性,也就是“养心”。这也不得不说是“识大体”的另一层意思。

三,孟子所谓的“养心”。

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神秀曾作一偈云:这“心如明镜台”,所以我们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所谓“养心”就是此,不过是拂拭遮蔽人心的尘土。

孟子认为大体是什么(孟子所谓的识大体)(2)

在孟子看来,这遮蔽人心的尘土就是人的欲望,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即是说,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欲望。不过这里的欲望是指那些容易引人入歧途的欲望,非是所有欲望,不可混淆。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这人的欲望不过是人之所想,即念头起而为欲,孟子所谓寡欲也就是让人减少不好的念头。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孟子所说的“从其大体为大人”。“大人”者何?君子也!即注重身体重要部位的人就成为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