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1)

杨坚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统一了大小军阀势力,在短时间内完结了 南北朝诸侯割据、烽火连天的混乱局面,并以睿智的政治见识与四邻邦国 建交合作。一时间,大隋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足以威慑四方,名扬海外, 西域关闭已久的大门也随之敞开。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2)

西北射天狼,东南剑出鞘,红日照大旗, 彩练舞长空。此后不久,一个再扬中华武功军威,再造强汉丰功伟绩的王朝即将登场,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辉煌的大戏拉开帷幕。 隋帝国时期,商业贸易虽然逐渐升温,但由于西突厥、铁勒与吐谷浑 的威胁,通往西域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不安定因素,商旅只能绕道而行,或偷偷摸摸, 或走走停停, 或贿赂当地首 领, 才可通行。 为了打破这种被动的局面,公元609年,隋炀帝决定 派兵进军吐谷浑, 同 年 6 月,炀帝为了向西域各国显示大隋的国力决定西巡。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长安出发,来到今天的青海祁连县之后,西巡大军横穿祁连山,经过扁都 口(今青海祁连县与甘肃民乐县之间)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3)

大隋威力远播, 盛名远扬,一时间,西域 27 国国王、使臣、商人慕名前来参拜。张掖、武威两地的民众、美女前来助阵,人群盛装游玩,车马人流相连数百里, 西域各国见到隋朝有如此宏大的场面,目瞪口呆,纷纷臣服。炀帝命令在 丝路要冲设置鄯善、伊吾等郡,派兵驻守屯田,以保障丝路的畅通和商旅 的供应。杨广诗作《饮马长城窟》:“萧萧秋风起,悠悠万里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道出了当时的盛况和个人的豪迈气概。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4)

隋炀帝西巡显示了中原王朝的军威、 国威,当时西域商人沿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做生意的很多,河西四郡,尤其是张掖成为中原商人与西域商人货物贸易的中转站,其时,西京长安有东 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为利人,非常繁华热闹。西域贵族、商人请求 隋王朝准许他们远赴洛阳丰都贸易。公元 610 年,炀帝准许了这一要求。炀帝曾派吏部侍郎裴矩招揽各地胡商、总揽贸易之事,派遣司隶从事杜行 满出使西域,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等。炀帝十分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与贸易,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丝绸之路得以繁荣,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政治、经济的联系,这为唐帝国经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5)

隋朝之后的唐更加强大统一,继承和发扬了隋朝继续与西域贸易的衣钵, 丝绸之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开放的时代。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浩浩诗章中,边塞诗以其苍凉悲壮、雄奇伟岸、豪情奔放的风格独领风骚。文人士大夫们不满足端坐朝堂,案牍抄作,有志者纷纷随军出征,于是做一名豪迈的边塞诗人,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追求 和向往的目标。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6)

一时间涌现出 以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 王之涣等人为 代表的数量众 多、阵容庞大、 风格高超的边塞诗人。先看王翰的《凉州 词》:“ 葡 萄 丝路雄风 489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多么豪迈,多么慷慨!即将开赴战场的将士们正在军营开怀畅饮,忽然之间 急促的琵琶声响起(琵琶作为西域盛行的乐器,用来渲染异域色彩),这 是集合队伍,准备出发的信号,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一场生死抉择的厮杀, 但“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从来不惧怕战斗的来临。催促尽管是催促,饮酒却照样狂饮,酣饮的将士们一边豪饮,一边自我调侃:“你 不必笑我啊!即使喝醉了,倒在疆场上,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自古以来, 从军打仗的汉子能有几个活着回来的,今天不一醉方休,怎能算得上一个 真正的男子汉呢?”王翰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随军出征,见证了戍边征战将士思乡愁绪、生离死别的点点滴滴。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7)

当时的唐帝国国力强盛, 将士英勇,开疆拓土,声威远震。他们富有时代豪情,心中充满建功立业、效命国家的信心和决心,因而毫不畏惧战争,惯看秋月春风,甚至笑谈流 血牺牲。再看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黄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是唐开元、天宝年 间的著名边塞诗人,这一时期,唐王朝与吐蕃在青海湖一带激战正酣,沿 着吐谷浑道,也就是后来开辟的唐蕃古道可以延伸到天山南路。“金甲” 也叫“铁衣”,在漫漫黄沙的战场上,经过千百次的战斗磨练,铠甲已经 破损,虽然战争频繁,战斗艰苦,但将士们始终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不击 退“楼兰”(汉时西域的一个国名,在今天新疆的鄯善,在此借喻敌方), 誓不还乡。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8)

诗人讴歌当时征战沙场的将士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表现出慷 慨激扬的豪情和藐视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的无畏勇气。王昌龄《出塞》 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更加表达了戍边将士决死报国,同仇敌忾的决心。大诗人李白在《军行》中写道:“战罢沙场月色寒”,说明当时战 事胶着,从白天一直持续到夜晚,“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说明战场之胶着,战事之频繁,战况之残酷,一场战争刚刚打完,紧接着 城头战鼓再次敲响,马上又要投入一场生死战斗,抽出战刀,刀口上殷红的鲜血还没有干,这是刚刚经历了一场险恶厮杀的最好凭证。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9)

唐朝文治武功,先后平定了吐蕃、东突厥、西突厥,设立都护府,戍 守边疆,经略西域。唐贞观 4 年(公元 630 年),设伊州(今新疆伊吾);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 640 年),设西州,置西州刺史;同年西突厥叶护归唐,在故地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设置庭州,置庭州刺史,不久又在“西州”设立安西都护府,驻屯军队,将伊州、西州、庭州划入陇右道, 使得今天甘肃和新疆东北部归建为一个行政区域。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10)

公元 702 年,唐政府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天山以北广大地区,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 以南广大地区。将广袤的西域划分为三个行政管理区:伊、西、庭三州与 河西、陇右归陇右道管辖;伊犁河流域划归以北庭为治所的都护府管辖; 天山以南直至中亚归设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唐政府在西域设置督府、 州、县等军政机构,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等官职。为 了保障丝路商旅的往来,唐朝政府从长安至河西走廊,再到西域的沿途地带设立了交河、天水、酸枣、礌石、神泉、草堆、银山、柳谷、吕光、东碛、 石舍等大大小小的驿站,每个驿站都有一定数量的兵卒驻守,由“捉馆官” 负责供应过往商旅的食宿和驼马的草料。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11)

这些完整的军政机构和一系列相关设施为管理西域、开通丝路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障。 唐代沿丝路进入中原的外国使者和商队很多,西至阿拉伯、非洲、东 罗马帝国、波斯,南自印度半岛诸国,都与唐朝保持着通供和通使的商业 贸易关系。高宗乾封二年(公元 667年)、武后大足元年(公元 701 年)、 中宗景龙二年(公元 708 年)、玄宗开元七年(公元 719 年)、玄宗天宝 元年(公元 742 年),均有东罗马帝国使者和大型商队前往长安的记载。 当时大食(今阿拉伯)的使者和商人来到长安有 40 次之多,波斯商人、 使臣携带良 马、狮子、犀 牛、大象多次到达长安。很 多胡人在长安 长期居住,他 们经营的商业 非常繁盛,有 酒店、珠宝、 皮毛、丝绸、玉器,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李白《前有一樽酒行》:“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形象生动地述出胡姬在酒客面前一边弹唱,一边翩翩起舞的情景。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12)

唐代这种包容兼并、雍容开放的风度还反映在开窟造像上,在莫高窟、龙门石窟、龟兹 古壁画乃至中亚壁画中完美呈现。至今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佛像雍容华贵、 饱满圆润;飞天衣袖长舞,凌空飞扬;市井繁荣昌盛,人流如织……今天 我们看到这些,足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唐是怎样一个开放与繁荣的国度。 自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走了下坡路。唐代末期,吐蕃占据河西走廊, 打劫过往商队,切断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的大通道被阻塞。

史上最繁华的唐朝(唐帝国建功西北与丝路大繁荣)(13)

唐灭亡之后, 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后来的北宋虽然统一了中原,但北有大辽, 西有大夏,再加上后来女真的崛起,北宋王朝成为四战之国,再也无力经 营西北。金灭北宋之后,南宋政权苟且偷生,直到蒙元时期,丝路贸易才 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唐帝国文治武功,开放贸易;发展边疆,开拓西域;壮大实力,威服 四夷。从而使唐代丝绸之路发展到前所未有、最为通畅、秩序最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大好时期。这是中国大一统的结果,这是国家强大的表现, 从而有力量稳定边疆,发展贸易,加强对丝路的维护、经营和管理的表现。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努力使自己繁荣和强大,这个国家 才能够在世界上有足够的影响力。只有努力创新政治体制,才能内外兼顾, 安居乐业。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大,从 而迸发出一种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