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mǔ】,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皆从女,但都在胸前加了兩點,如兩乳之形,表示母親已產子有乳。本義為養育孩子的婦女。

汉文神字 漢字的字元人與鬼神母(1)

《說文解字·女部》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段玉裁注:牧也,以疊韵爲訓。牧者,養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啓後者皆曰母。从女,象褱子形。褱、袌【讀若抱】也,象兩手袌子也。一曰象乳子也,《廣韵》引《倉頡篇》云:其中有兩點者,象人乳形。

【母系氏族社會】在農耕經濟產生之前的採集、漁獵經濟階段,婦女是生產勞動的主體。因為男人的漁獵不僅有危險,而且不能保證每天的食物來源。而婦女採點果子,挖點葛根、蕨根和野菜,種點芋頭,畜養一些小動物,編織些衣物,還是能夠勉強維持家裡穩定的生活。所以生存能力就決定了家裡由誰作主。

紅山文化的女神、半坡文化彩陶上的人面魚紋,應該都是當時女性生殖崇拜的證據。

從考古學來說,母系氏族社會的家族墓地,特徵非常明顯,按照血緣關係的輩分排列,沒有夫妻合葬墓。

但是在進入農耕經濟之後,開荒、耕種都是些重體力活,是婦女所難以承受的。因此婦女就慢慢就退居家裡,以繁育後代作為主要工作,尤其是要多生產男勞動力,並且負責在家裡照顧孩子。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凱風,从南方吹來的風。

棘,多刺、叢生的小灌木。

夭,飄曳搖動。

劬【讀如渠】,過分的勞苦。

聖,通情達理。

令人,好人、頂用的人。

爰,發語詞。

浚,地名。

寒泉,在濮陽東南的浚城,比喻母親。

睍睆【讀如現緩】,形容鳥的毛色美麗、叫聲圓轉。

從詩中我們有沒有體會到兒子對母親的勞苦和不幸感到徹骨的悲哀?有沒有體會到兒子對無法幫到母親而深深的自責?

《詩經·小雅·蓼莪》: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勞累)。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父兮生我、母兮鞠(養育)我。

蓼【讀如录】,長大。

莪【讀如俄】,莪蒿,始生爲莪,長大爲蒿。

怙恃,父母的代稱,父曰怙【讀如戶】,母曰恃【讀如是】,都是依靠的意思。

可憐我去世的父母,為了養育我而受盡了勞累。如今沒有了父母,我以什麼來作依靠?

【母難日】古代東亞民族的習俗是不過生日的。在自己誕生的那一天要齋戒,以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

清·俞樾:今人于生日曰「母難日」,不知有父忧母難。

【孟母擇鄰】【孟母三遷】

孟子(孟軻)的母親,為給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孩子的教育,曾多次遷居。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為了教育孩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孟子的母親還用被用刀割斷正在織布的紗線,以被割斷的紗織不成布,來告誡孟子學習不可中途而輟的道理。

漢·劉向《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

《三字經》: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从「母」的會意字:

(养育)、(害草滋生)、(空也)、

以「母」作意符的形聲字:

(湖南北部稱老年婦女為「娭毑」)

以「母」作聲符的形聲字:

(本義指草木旺盛生長)、(蛇莓属植物)、(古時稱以婦道教人的女師)、(大拇指)

毋【wú】,甲骨文和金文的「毋」與「母」本為一字。後分化為禁止之意,故將兩點改為一撇,以示區別,所以就變成了會意字。本意是無、莫、勿、不要。

《說文解字·女部》毋: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

段玉裁注:古通用無,《詩》、《書》皆用無......漢人多用毋。......女有姦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姦也。......古人云毋,猶今人言莫也。

汉文神字 漢字的字元人與鬼神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