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这里的“先生”指的是父兄,意思是,有了酒肴,就孝敬父兄。

《孟子》中:“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的“先生”是指有学问的长辈。

《曲礼》中:“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老师。

“先生”二字亲近且大气,几千年的敬语,已经在时代的发展中演变为对文化大师的人物群像称呼。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1)

先生们

当先生们“汇聚一堂”,著名作家、人文学者李辉将先生们的风采记录在《先生们》一书中,包括巴金、冰心、沈从文、黄永玉、汪曾祺、黄裳、贾植芳等30多位重量级文化大师。

李辉曾自述:我的这本《先生们》,是为前辈们所写,留存先生们的丰富细节,感受先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2)

李辉《先生们》

1、先生们的友情:朴实交往中的文人情怀

与其他传记类图书不同的是,《先生们》除了讲述了李辉与先生们的交往,还描述了先生们各自的交往,以及先生为人、做学的态度和精神。

这样的叙事方式更加接地气,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这些先生们就好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再普通不过的老头老太太,随手就可以触碰到一样。

最有趣的交往,莫过于现代作家冰心和萧乾。他们俩在中学时就认识,来往密切,私交甚好。

萧乾本名“萧炳乾”,冰心的孩子总是将这三个字念成“小饼干”,称他为“饼干舅舅”。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萧乾在写给冰心的信中,自称“饼干弟”。

都说“文人相轻”,可冰心和萧乾却是“文人相亲”。这种幽默的昵称显得两人更加亲近了,这也是亲近之人在默契地达成共识之后的公开亮相。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3)

冰心

除了日常相处之外,先生们在文学上也交集甚广。

李辉邀请冰心为萧乾的传记《浪迹天涯——萧乾传》写序。冰心坐了一天,很认真地读完了全书,还接连给李辉写了两封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冰心指出“萧乾传的后边部分太弱、太简单”,不足以体现“最可爱的严肃的一面”,还约了李辉见面详谈。

冰心先生拥有一股大胆干预生活的勇气,总是对写作和教育持有严谨的态度。

萧乾也曾经在“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的开幕式上,发表感言:可以向冰心大姐学习的很多很多,但我认为最应该学习的是她那植根于爱的恨。

无论是先生可爱的昵称,还是先生们的互相评价,都能看出两位先生是真正地了解对方。这也凸显了两位先生弥足珍贵的友情和特有的文人情怀。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4)

萧乾看望冰心

2、先生们的爱情:苦难生活中的幸福果实

先生们德高望重,才华惊世,风骨铮铮,却也见证着“复旦校园的百年爱情”,比如贾植芳和任敏。

李辉曾为贾植芳和任敏编选过一本《解冻时节》,从“写给任敏”、“平反日记”和“流放手记”三部分记录了这一个家庭的文献记录。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5)

第一部分,是贾植芳写给任敏的信。信中写的是个人的琐碎生活,是苦难爱情中的精神支持,也真实地记录着这一个时代。信的开头总是不忘问候任敏的身体:

你身体都好,我很高兴,反正我们这么拖了近二十年,两个人的身体都好,并从艰苦生活中获得很大的思想收获,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1973年7月2日)

你这些日子生活如何,是否吃白面?要吃白面。生活上绝不能过于克苦,以致影响健康。油少,就多吃些蛋,一定要保持必要的营养水平,把身体搞好!

(1976年11月5日)

在“平反日记”和“流放手记”中,我们可以得知先生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

任敏:入狱-释放-下放青海-再次-出狱回家-照顾公公婆婆-先后为两位老人送终等。

贾植芳:一生曾经四进监狱,加上改造时间,前后长达25年之久。

几乎在经历半世飘零之后,两人总算在复旦大学实现了失而复得的团圆,一起度过了十多年幸福安稳的生活。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6)

重逢的贾植芳和任敏

直到1997年,任敏突然因脑中风住院打破了生活的平静。

为了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贾植芳每天伏案著述,整理旧稿,将所有稿费托学生送到医院,从无怨言。

贾植芳还会在床前和任敏说话,为她读文章,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在她身边。

2002年,任敏离世。2008年的春天,贾植芳追随任敏而去。

贾植芳说,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他跟妻子任敏的结合。先生虽已远去,但他们的思想和爱情仍存活在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在他们的苦难爱情里熠熠生辉。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7)

贾植芳照顾病重的任敏

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千年前范仲淹先生在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云山苍茫,江水浩荡,先生的高洁风范,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

这是对先生们的最好评价。

文人墨客活的是精气神(先生们先生之风)(8)

先生们的人生历程或许艰难坎坷,披荆斩棘,或许幽情壮志,波澜壮阔,但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友情,对于爱情,对于文学的精神依然高洁。

先生们伴随着中国走过一个世纪,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一件件小事背后渗透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文人风骨,使得这些文化大师的名字立体起来。

先生们的形象,在《先生们》一书中愈发鲜明,绽放出文坛名宿不为外人知的真性情和人格光芒,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更是一个时代的热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