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不少“冰室”内部装修怀旧。(翁奇羽 摄)
在香港的旧区老巷,上了年头的“冰室”是区内居民最爱光顾的去处。双色相间的格子地砖,天花板上的旧式吊扇,冷气机发出嗡嗡声,空气中茶香和奶香交织……狭小的卡位中,点上一份菠萝油和一杯红豆冰,听着街坊或谈天阔论或家长里短,平日繁忙的生活节奏在这方天地间就慢了下来。
香港的“冰室”文化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冰室就慢慢流行起来。当时的中上环地区,集中了大量欧美人群,香港饮食文化因此受洋化影响,饮咖啡、喝下午茶的习惯日渐兴起。然而,对于普通市民,一顿“奢侈”的下午茶远在消费能力之外,于是各类售卖咖啡、三明治等的平民化餐厅——“冰室”应运而生。
由于早期的“冰室”大多持“小食牌照”,因此只能售卖些诸如西多士、菠萝油、红豆冰、柠檬茶等无需明火烹制的小吃;随着冰室慢慢改持“普通食肆牌照”,越来越多的“茶餐厅”由此出现,干炒牛河、火腿煎蛋等一系列美食开始加入了港人的日常食品名单。
灵活的香港人,海纳百川地接收着来自各地的文化,又将精髓融汇一炉,打造出独特的“港式文化”。在饮食上即可见一斑。从模仿到创造,如今的“冰室”已经成为不少到港游客“打卡”的必去之地,点上一杯红豆冰,将一小块黄油化在裹了蛋液的多士上,满满咬下去,是地道香港滋味。(吴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