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河南,向来有中华文化起源之说。作为长江——黄河文化的集中地,河南在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因如此,河南有大量的文物传承。在中国有句话,被称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说。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河南省有不少城市都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光彩,如洛阳,有着13朝古都之称。

而千百年历史中,建筑、用具都掩埋在泥沙之中。千百年的演变,不少文物成为过去式,再也寻不到。

老汉拿玉碗鉴定要价200万(河南老农拿出一只金碗鉴定)(1)


祖传金碗、一个故事

正是因为河南的特殊地位,出土过大量的文物,有时候就算随手一挖,或许就是一座千年大墓。在河南,一位普通老农带来了一只金碗碗口不大,看起来流光溢彩,颇为不凡。文物鉴定局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所以连忙叫来了专家。

专家看了看碗,询问这只碗的来历。老农说:“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是溥仪用过的碗。”这只碗一直从上面传下来,到如今已经百年。看老农的打扮,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应当不是什么显贵,这只金碗为什么会到老农祖上呢?

老汉拿玉碗鉴定要价200万(河南老农拿出一只金碗鉴定)(2)

经过鉴定,这只金碗的确是清朝末年的产物,只是究竟是不是溥仪用过的碗,还有待商榷。若是真的,那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1911年,清朝走向了末路,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继续待在紫禁城,享受民国的供养。但是这毕竟不是清朝的天下,甚至就连溥仪周边的近臣也没有多少,这让溥仪觉得危机四伏,随时有丧命的风险。更何况紫禁城中还有如此多的珍宝,溥仪并不打算将这些珍宝留给民国,又或者说溥仪想着是利用这些财宝,过一个衣食无忧的后半生。前前后后,溥仪借助各种名义,将宫中多数财宝,都转移到了宫外。没有安全感的溥仪开始自己想办法,将皇宫中的金银珠宝和瓷器大规模的贩卖。皇宫中的物品,又有几件是次品?自然引来了不少人哄抢。

老汉拿玉碗鉴定要价200万(河南老农拿出一只金碗鉴定)(3)


交给国家、自己保存

这位农民家传的金碗就应该是这个时候流落到民间的,然后再几经辗转到了河南。至于说祖上传下来的,或许也是老农祖上运气好,捡到了这只金碗,然后一代代传下来。根据文物局专家统计,溥仪当年偷偷贩卖的物品高达1000多件。至于说这只金碗,究竟是不是溥仪所用,还得从各个方面考证。

由于这只金碗的底部刻着“宣统御制”的字样,所以不少专家将其定义为溥仪之用。但是皇宫御制,并不一定就是溥仪所用,但凡是皇亲贵胄,都有机会使用这只金碗。所以证明这只金碗是不是当年溥仪吃饭用的碗,到底有没有用过,后人也无法确定。金碗的消息传遍了文物鉴定局,不少专家赶到,对此评头论足,啧啧称奇。随后专家们对老农民说:“老人家,这是一个文物,将这个交给国家吧”。老农民听后说:“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不能上交,我要好好保管”。

老汉拿玉碗鉴定要价200万(河南老农拿出一只金碗鉴定)(4)

对于中国文物,多数人都保持有敬畏之心。作为老祖宗的传承之物,这件东西具有极高的价值。专家见到之后,第一时间,一般也会让人上交。

这种上交,并非是空手套白狼,而是真心为人类着想。考古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细小的考古发现,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老汉拿玉碗鉴定要价200万(河南老农拿出一只金碗鉴定)(5)

就像这只金碗一样,即便背后有着不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也需要专家去解读,更需要专家一点点的研究过去。若是能够将此留在鉴定局,专家们自然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去揭秘!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