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的魔女讲的是啥(结尾才是高潮拉普拉斯的魔女)(1)

内容简介:

两处温泉地,相继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虽然在教授清江调查后被判定为“不可能人为”,而以意外结案。然而种种疑点和现场出现的神秘少女,令前警察武尾、地球化学教授清江和负责调查事件的中冈始终无法释怀……

“这个世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

少女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 :“我跟你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

★东野圭吾的人性实验室:《恶意》之后,再次跌入极恶的深渊。

东野圭吾:“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

看似完美的一切,却潜藏着极度的恶意,从人性深处出发的可怕念头,比致毒的药物更为令人恐惧。恶寒,读完这部小说,余味就是这样两个字。

★《解忧杂货店》之后,回归推理之作。在日本上市旋即再版,上市5天,销量突破26万册!

★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东野圭吾)

★你从未见过的东野圭吾 推理×人性的极致表现

这部小说,超越犯罪和社会性,关切到的是更为社会核心的:伦理。

★《白夜行》主演崛北真希称这部小说颠覆了自己至今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引发从未有过的震撼,并且开阔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结尾才是高潮——《拉普拉斯的魔女》

我读的第一部推理小说(侦探小说)是柯南道尔写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但是真正喜欢推理小说却是从东野圭吾写的《嫌疑人X的献身》开始。

在接触日本小说之前,我看过一部在我的观影史上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电影《大逃杀》,这部影片讲的是一群日本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在荒岛接受军事训练而互相残杀的故事。这部日本电影第一次形象生动的在我的心中刻画了“恶”的概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日本人的变态之处。

日本作品中塑造的坏人和中国常看到的那些脸谱式的反派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脸谱式的反派就好像我们京剧中红脸的关公就代表忠义、白脸的曹操就代表奸诈,他不分原因,带上哪个脸谱就被赋予了或好或坏的属性,所以戏剧里关公好的不像人,曹操坏的不像人,可历史上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而东野圭吾作品中的人物,很真实,真实到他们之所以去犯罪,去杀人,是因为在他们的经历中因为某些事情而产生了没有办法调和的恶,这个恶可能源于畸形的爱,可能源于自卑,可以源于年幼时受到的欺凌,当一个人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去犯罪、去杀人就变得“合理”了。我们可以体会到书中的主人公除了杀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去发泄、去解决心中的恶了。于是东野圭吾笔下的犯罪动机产生的就比较自然,这样的书读起来也比较真实。

虽然这几年大陆出版了东野圭吾不少很糟糕的作品,但是基于我对东野圭吾在人性善恶刻画上的造诣,我还是是非期待这部书的内容的。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幻想,这次凶手是因为什么样的恶意,而非要走到谋杀的这一步呢?

在正式聊这部书之前,我想说说恶意对于一部推理小说有多么重要,举个例子来说拙略的推理小说通常是这个套路。

小说的开头描述的是幸福快乐的生活正在平淡无奇的发生,突然一起凶案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凶手谋杀手法妙到天衣无缝、毫无破绽令警方毫无头绪,于是案件陷入了焦灼的状态,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峰回路转,主角灵光乍现,通过被人忽视的案件细节展开了缜密细致的分析推理,柳暗花明竟发现隐藏在案件中的蛛丝马迹,于是乎追寻层层线索并突破重重阻碍,终于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凶手丑恶的嘴脸被拆穿,接下来的情节自然而然是凶手认罪伏法,结尾处主角在大家的赞扬声中准备功成身退时,却发现早以卷入了下一个扑朔迷离的阴谋诡计中去。

按照这个套路去写一本推理小说,你说他精不精彩?我想如果把主角描写的帅一点,警察描写的蠢一点,犯罪手法设计的巧妙一点,为主角配上几个可爱的姑娘,这样的小说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

看这样的小说过瘾归过瘾,但是我觉得读这样的小说,就如同看一场剧情无聊但全篇都被特效充斥的电影,对于电影来说再精良的特效也不能掩盖剧情无聊带给观众的莫名感。就好像如果武侠小说只描写高手在决斗过程中的武功招式,而不告诉读者书中为高手决斗前埋藏了哪些深仇大恨,经历了哪些是是非非,纠缠了哪些恩恩怨怨,如果没有这些铺垫读者又怎么去体会两位绝世高手间的一招一式和两位贩夫走卒间的王八拳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我认为推理小说的精彩不在于犯罪手法的巧妙,而在于犯罪动机是否自然。

东野圭吾的写作逻辑是,为什么凶手会杀人?是因为凶手心中埋藏着一个深深的“恶意”,恶意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凶手在人生经历中遭遇到了一些事件而形成的畸形的人生观或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流逝,成长的不光是凶手肉体和心智,埋在他心中充满恶意的种子在也会随着时间长大。

这和现实生活中人之所以去犯罪完全相同,怎么去消灭恶意?当一个人经历“爱”、“希望”、“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时,这些幸福感会像除草剂一样把深埋心灵的“恶意”杂草根除。但当一个人经历的幸福感不足以拔除“恶意”杂草埋在心灵的根时,恶意之种终会开出恶意之花,于是,犯罪动机就会演变为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会行程犯罪事实。

花开的好看自然非常重要,但是花开的好不好看通常都是由于种子决定的,比如狗尾巴花的种子绝不会开出带刺的玫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能够让读者找到共鸣,能被读者认同才是这部推理小说是否妙不可言的标准。

东野圭吾是一位非常擅长描写“恶意”(犯罪动机)的作家,与其探究他书中犯罪手法的巧妙,不如跟随东野圭吾去探寻书中人性的丑恶,当你读完他的书,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你不曾幻想到得恶意,但是这种恶意在东野圭吾的笔下却栩栩如生,仿佛会从书中的铅字跳出,演化成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当你合上书,从东野圭吾虚构的世界中摆脱时,你会为世界上还有“爱”,还有“希望”而感恩,而珍惜,东野圭吾写出了我们心中隐藏的恶魔,而我们为没有被恶魔操纵而感恩,这就是东野圭吾的高明之处。

书归正传,我们来说一说《拉普拉斯的魔女》。这部书是一部有很长铺垫的书,因为书中真实发生的杀人案件是发生在书中描写故事的好几年前,而这个真实发生的杀人案件的发生过程在书中没有太多细节的还原,仅仅是通过凶手的陈述而阐述杀人事件的发生。书中提到的两处杀人事件,属于火山地区硫化氢气体致人死亡的意外事件,并不是犯罪行为,仅仅是有人利用对自然现象的预判而产生的意外事件致人死亡。这样的写作设计难免会令期望看到巧妙杀人手法,凶手和推理者之间激烈博弈的读者所不愿意见到的。

这部书的恶意合不合理呢?我觉得有一些偏执,有一些失真,不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以写作生涯30年纪念之作这个噱头来说有点过了,但是这部书的结尾非常有意思我随后在说。

为了避免剧透,我用以下的话来阐述我对这本书凶手恶意的理解:

画家对自己不满意的画作会撕毁,雕塑家对自己不满意的雕塑会砸毁,作家对自己不满意的著作会删除,原因是这些作品在艺术家眼里还不够完美,没有契合艺术家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按照艺术家的想法去发展,艺术家手里不完美的作品是可以毁掉的,但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如果拥有了不完美的其他面又该怎么处理?如果说不完美的作品必须毁灭,那不完美的其他面也要毁灭么?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饭不怕晚。这部书的前面和中间确实有点枯燥,但是当我读到最后,当所有的迷局都解开,我才发现东野圭吾的这部书不是试图去讲一个精彩的推理故事,而是在探究一个名叫拉普拉斯的数学家的假设。

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过一个假设,“假设有智者能够了解这个世上所有院子的目前位置和运动量,他就可以运用物理学,计算出这些原子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进而完全预知未来的状态”。这个假设中的智者被称为拉普拉斯的恶魔。

这部书是在讨论:一个人如果被上天赐予预知未来的能力,那这究竟是上帝的馈赠还是撒旦的礼物?

预知未来听起来是一个很棒的能力。

你想当大家都以为今天是晴天的时候,突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路上的行人慌乱狼狈,而智者抽出雨伞潇洒的展开,从容而不慌乱,因为智者能预知未来所以不会沦落为落汤鸡;

当大家都在疯狂购买股票的时候,智者已经全部清仓离场,接下来是一连串的跌停,赔钱的人如丧考妣;当大家都在惶恐不敢入市的时候,智者已经重仓买入,接下来是一连串的涨停,犹豫的人顿足捶胸,因为智者能预知未来所以每一笔交易都准确无误。

这听起来非常酷,但是如果真的有人能够预知未来,那他一定是这个世界上过得最无聊的人了,他没有惊喜没有憧憬没有期盼,所有的一切早已命中注定,板上钉钉。

还好这样的智者只存在于假设之中,所以大家才能每天都充满干劲的去书写自己的生活。人的生命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生命会诞生也会毁灭,这是自然赋予生命的意义,但是生命何时诞生何时消灭何时落寞何时辉煌却充满了未知。老人讲人都要有个奔头,有了奔头生活就不枯燥无味了,就是这个道理。

这部书最棒的地方在结尾:

“这个世界的未来,到底怎么样?”

“我跟你说,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

作者简介 :

东野圭吾

日本著名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进入文坛。

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嫌疑犯X的献身》荣获第134届直木奖。

2012年,《解忧杂货店》荣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3年,《梦幻花》荣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文学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荣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角川书店70周年、东野圭吾作家生涯30周年,出版重磅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东野圭吾:“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

拉普拉斯的魔女讲的是啥(结尾才是高潮拉普拉斯的魔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