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心愿、微文明、微互助、微媒体、微项目……

这五个“微”虽小,但凝结一体后,发挥的作用却很大。

说起 “五微一体”志愿服务项目,还要回溯到2016年。鄠邑区人民路社区积极链接志愿服务资源,形成了多元共治平台——“五微一体”。短短几年内,“五微一体”吸纳志愿者达2520人,累计服务689次,总时长达741251小时,“四星”以上志愿者超百名,均在中华志愿服务网上注册。

打造品牌让志愿服务特色化(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

资料图片

几年来,依托多元共治平台,社区开展环境治理等活动989次,捐献衣物6万余件,开展一对一帮扶2160人,参加人数2520人,受益居民万人,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等百余项奖牌,荣获“陕西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称号。2018年,“五微一体”志愿服务项目被西安市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不久前,又被评为陕西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微心愿”,汇集社会各界人士力量。社区收集居民微心愿,组织志愿者对接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先后联合25家单位为36名困难退役军人、空巢老人等圆了心愿。目前,已为困难居民达成心愿近300个。

“微文明”,传播核心价值观。通过“善行义举榜”“优秀党员志愿者网上展馆”、网格畅聊板凳会等形式,宣传正能量。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开展“车让人”文明交通劝导623次等活动。辖区27个社会组织和近900名志愿者,为居民发放迎十四运、创文等宣传资料1350份;在工行小区、宁西小区等23个小区进行环境整治58次。其中,第5届邻里和、邻里乐文艺汇演、创文纳凉晚会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微互助”,凝聚微爱心力量。社区发挥17家共建单位作用,在28个小区物业中,设立志愿者服务站,把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与楼宇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同时,还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用最快速度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通过开展学雷锋、法律援助等活动658次,累计为重病患者募集善款5万元,为他们送去关爱。

“微媒体”,畅通志愿服务交流渠道。借助“互联网 ”,社区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针对32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265名孤寡老人多的情况,确定四项“造血”(提振信心、素质充电、搭桥上岗、帮助创业)方针,开设烹饪、农民画、衍纸画等志愿手工培训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2620人次,180人掌握一技之长。

“微项目”,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社区建立“社工 党员 志愿者”联动机制,将6名社工687名在职党员联系起来,渗透到志愿服务中。通过书记为民工作室、邻里圆桌会、党群民主议事厅等载体,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设立28项岗位,开展专业志愿2600次活动。目前,已开展贫困母亲加油站、您的急难愁盼我来办、和事佬来帮忙等560个项目,打开志愿服务新路子。

“五微一体”满足了居民多元化需求,积极链接辖区广大志愿者服务资源,带动身边更多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覆盖的零距离服务。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 图/记者 王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