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1)

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后逐渐发展两大类,一类叫拼音文字(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等),另一类叫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

拼音文字是线形的,给你一个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义,只有当一串字母像一条线那样组合起来,才产生意义。然而,作为方块文字的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举个例子,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如下: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中文9.65比特。由此可见,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而汉字的信息量最大。


(141)少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2)


字形演变: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说起“少”,顺带把“小”也一起做个解释。

在甲骨卜辞和金文中,“少”与“小”原是一字。古文字研究者一般以三小点构形的字为“小”,以四点构形的字为“少”,其实这两者在甲骨文中为一字,含义相同。

甲骨文“小”,画三粒(表示多)砂砾或米粒,表示要描述的物体像砂砾或米粒那样细小。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4)

对这个“小”字,许慎猜对了结果,但解错了构形。《説文解字》曰:“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 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就是乱猜了。他是根据小篆所做的臆断,早得多的甲骨文显然不是如此。也难怪,许先生没见过甲骨文,也只能尽量猜想了。

”本义指微小,与大相对。由微小义引申指低微低等,又指地位低微品质不好的人,由低微、低等引申指轻视小看,由微小亦引申指年幼或年幼的人。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5)

小米

“少”与“小”开始分化大约发生在春秋战国期间。大篆“少”,在“小”的三点之间插入一斜撇。 由于三个点是不能被均分的,一撇分开之后,必有一边多一边少,古人以此来表示“少”的那一份。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6)

大篆“少”

同期的简帛字形简直与今天的一模一样,其实也是在小上加一撇: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7)

简帛“少”

小篆“少”,所增加的一撇变成了曲笔: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8)

小篆“少”

隶变时,对字形进行了笔画化: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9)

隶书“少”

楷书延续了隶书字形: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10)

楷书“少”

综上所述,“”字本义:被分隔后数量小的那份(与“多”相对)。由此引申为“丢失”;也引申为“稍微”;又引申为“年纪轻”。


衍生含义: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11)


延伸了解:

积少成多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12)


其他汉字解释:

多 、 代 、 东 、 南 、 西 、 北 、 夏 、 商 、 周 、 春 、 秋 、 战 、 国 、 富 、 民 、 安 ......

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越原始越深刻)(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