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何冰出道30年,两度获得中国话剧届最高奖项梅花奖,谈起他饰演的《大宋提刑官》神探宋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他的妻子李海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素人,不但对丈夫的演艺事业丝毫没有兴趣,而且从不让丈夫晒自己照片。
作家周国平说:
“太封闭和太开放,都不利于婚姻的维护。要使婚姻长久,就应该在忠诚与自由、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种适当的关系。”
何冰和妻子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却相安无事相处20多年,个中门道,也全在这份“适当的关系”里。
八杆子打不着的男女,婚后也不是“一锅的馒头”
何冰和李海洋是中学同学,两人刚当上同桌,何冰就感到:这人跟我不对付。
李海洋又美又安静,何冰成绩起伏不定。他觉得,李海洋是老师派来监视他的。
可某天,何冰对她吐露心声:“我想去当演员。”
李海洋居然肯定道:“想去就去呗,你可以的。”
这让何冰大感意外,也深受感动。纯真的学生时代,互相陪伴和肯定,让两个人暗生情愫,只是还没来得及表白,两个人就各奔前程。
中学毕业后,李海洋出国留学;而何冰则选择走上演艺道路。
在中戏的几年时间,何冰刻苦钻研演戏。
专业强,人缘好,但是偏偏缺少那么一点“运气”,毕业后的他一边炮龙套,一边等待“成角”的机会。
等着等着,戏约没见多,倒是等来了另外的机会:阔别十多年同桌的李海洋,回国了。
李海洋主动约何冰喝茶,这让何冰又惊又喜,阔别多年,他一直对这个肯定他演艺梦的女孩子念念不忘。
他后来回忆道:
“中学同桌跟你打电话,扒拉扒拉聊一堆;喝完茶回到家,又扒拉扒拉聊一堆,还约第二天吃饭……都这样了,我怎么可能对她没想法?”
但一想到要跟李海洋谈情说爱,他心里发虚——对方是海归精英,自己跑着台词都没有的龙套,吃了整个冬天的白菜面饼,日子苦透了,他拿什么底气表白呢?
可第二次两人约饭时,直率的李海洋抛出这么一句话:
“我马上30了,你单身我也单身,要不我嫁给你好了。”
半开玩笑的一句话,戳破了两人之间的窗户纸。何冰的脑子来不及转,话就脱口而出:“好哇!”
两个人认真确认心意后,何冰高兴坏了,坦言自己那时“脑子整个发热”。冷静下来后,发现两人之间隔着好几座山:
不同的成长环境,迥异的生活习惯,悬殊的收入对比……
怎么解决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何冰和李海洋默契地决定:给彼此半年的时间,去完成各自的目标。
李海洋回到日本,用半年时间处理离职;何冰留在国内,用半年时间挣钱举办婚礼。
6个月后,两人如约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李海洋留在国内做全职太太,何冰在妻子的支持下全力拼事业。
这对来自天南地北的男女,就这样“闪婚”成为一个屋檐下的夫妻。
他们走着不同的独木桥,在不同的方向上处理着各自的人生议题,抬头一看,竟来到同一个目的地。
该说这是默契,还是缘分?何冰和李海洋婚后的生活里,还有比这些更加深刻的解读。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好婚姻和而不同
婚后,何冰凭借《刺客》、《十二公民》等电影,斩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成为白玉兰奖评委、国家一级演员。
而李海洋也从日本企业辞职,转型全职太太,她在事业上并没有太大野心,更向往一家三口快快乐乐、稳稳当当的生活。
刚开始,热爱演戏的何冰,想让妻子也走进自己的圈子,爱上演戏。
为此,有一次他特意带妻子进剧组,酒店里,各大明星来来往往,一般人一定会被这样新奇的环境吸引。
但是李海洋始终坐在酒店里忙自己的事情,一次也没有打开过房门。
何冰就知道了,妻子打心眼里对演戏不感兴趣。
那以后他放下了让妻子尝试演戏的心思。
在李海洋的人生议题里,家庭是第一位的。
婚后,她在家做全职太太,生儿育女、照顾老小、操持家务。看似辛苦,其实乐在其中。
何冰不懂得做家务,偶尔在家插手家庭事务,总被李海洋“挤兑”,偶尔发一次火,儿子都敢跟他对呛。
而何冰却说,“我其实挺享受被“挤兑”的。”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拍戏,看够了奉承和尊敬。回到家,就想脱下“老戏骨”的包袱,回归普通人,安享家庭之乐。
谈到婚姻幸福的秘诀,何冰说自己从不和妻子争论两件事。
一件事情就是做饭的味道,永远不争论,因为答案都是唯一的:“好吃好吃,非常好吃。”
还有一件事就是永远不争论窗帘的颜色,“你的审美是最正常的,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你的。”
这夫妻俩,一个像南征北战的旅人,一个像静守巢穴的居民,却是最合拍的夫妻搭档。
心理学家罗兰米勒认为:我们总是在寻找相似的人作伴,即使初有不同,在一起时也会慢慢改造对方。
矛盾和问题,就从想要“改变”对方开始。
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议题,谁都没有错。
如果非要认为一方有错,那才是大错特错。
当夫妻间跳出自己的成长模式,客观看待对方的想法和习惯,才能放下“求同去异”的执念,各退一步,腾出双方都觉得舒服的生活空间。
缔造里外通透的婚姻,安放各自的议题
今年,是何冰夫妇共同生活的第24个年头。他开始带儿子出席各大活动,李海洋依然全程隐身,夫妻俩还是“各行其道”。
可谈到家庭生活,何冰总是一脸幸福。
仿佛幸福面前,能不能理解、够不够相似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开明度极高的婚姻模式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舒展自己。
当我们在“坚持自我”和“妥协退步”的婚姻态度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就像引活水的渠,自然能够达成里外都通透的婚姻状态。
想要实现这点,务必要为婚姻修建三座“小屋”。
第一座小屋,安放“个人空间”;
何冰和李海洋看似“相敬如宾”,其实个人界限划分得很清晰。
何冰常年出差在外,回到家后,李海洋什么都不让他做,连电器上都不留他的指纹。
家里是她的空间,由她负责掌控运转;
而演戏是何冰的空间,他将挣到的每一分钱都上交给李海洋,用这种方式表明:这是我经营自己得到的成果,由我来负责安排支配。
夫妻俩就像经营着两个部门,不喜欢互相串门,硬着头皮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更喜欢待在自己的业务区,舒舒服服地舒展自我力量。
第二座小屋,安放“个人目标”;
个人目标,是为了防止过分沉浸自我世界,个人空间需要设置的阶段性目标。
比如:何冰常年出差,是为了好好拍戏,而他一路斩获的奖杯和口碑,足以让他每一个目标都有回响;
而李海洋操持家庭,是为了和睦的生活环境。无论食物口味,窗帘颜色、装修风格,她都会考虑得十分周全,让何冰绝口不提反对意见。
个人目标服务于个人,但成为夫妻的男女,能从对方的目标中获益,时常也会变成维持婚姻运转的能量。
第三座小屋,安放“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路的终点。由于人生道路不尽相同,丈夫走左边,妻子走右边,但最后总归要抵达一个地方。
比如:家庭幸福。丈夫的方式是挣钱养家、付出幸福的物质条件;妻子的方式是操持家庭,给予舒适的生活氛围。
看起来“各自为政”,其实都是在促成共同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人格差异。
好的婚姻,就是通过这三座小屋“求同存异”,跳出个人模式、走向共同成长。
就像亦舒说的:“就算结为夫妻,也不等于我属于他,他属于我,骨肉相连。他还是有他的自由,而我也应当保留自我,互不侵犯,互相尊重。”
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朵花,也没有人生议题一模一样的夫妻。
放下改造对方的执念,活出自己期待的未来,夫妻才能在互相尊重中,迎来携手同行的幸福。
*本文由作者与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KIWI
编辑 | 鱼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