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在海外建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近些年,国产手机品牌都在加速布局全球化,随着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出口量,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向海外建厂和本地生产的方式转化。加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产厂商全球化模式已经从当初单一的产品走出去,逐渐向技术、人才、制造和资本共同输出的海外产业战略布局转变。

vivo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自2014年正式开启国际化征程以来,vivo在全球布局了“10 5”的智能研发制造体系,其中5大智能制造中心分布于东莞、重庆、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尼,全球化制造生产网络的建立,为vivo全球手机业务拓展获取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近日,vivo再次传来好消息,其位于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两大智能制造中心正式启用,这意味着vivo的全球化研发制造体系实现了从“10 5”到“10 7”的大幅升级,智能终端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的满足庞大的海外消费市场需求,进而加速品牌全球化进程。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1)

海外建厂,vivo出海精髓所在

过去十几年,韩国、美国等国外手机厂商将手机源源不断地售向中国市场,国外品牌入华带来的鲶鱼效应刺激了中国本土手机厂商更加努力,以华米OV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成功实现了对苹果和三星市场份额的脔割。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萎缩,只把目光停留在中国市场不仅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让自己置身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于是,小米、vivo、华为等一众国产手机品牌纷纷调转船舵,扬帆出海,致力于寻找新的增量空间,以及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

2014年,vivo出海逐鹿的第一站选择在印度。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该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极低,当地大部分民众使用的还是功能机。庞大的人口红利和换机市场自然成为了全球各大手机品牌都极为眼馋的一款宝地,vivo也将重注压在了这个市场。此后vivo迅速将手机业务拓展到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目前其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2)

各大国际权威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vivo智能手机出货量不仅强势领跑中国、印尼和泰国市场,还拿下了东南亚、亚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以及稳居全球市场出货量前五。在多个海外市场取得的傲人战绩,使vivo成为了国产手机厂商中的“出海标兵”。

纵观vivo这6年多的出海历程,可以发现其始终坚持“More Local, More Global”的全球化战略,在该战略指导下,vivo会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同时,建立本土化团队、尊重本土化思维和本土化文化,也是vivo能够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的几大关键。

当然,本土化运营是很多企业出海的惯用战术,但vivo的本土化运营却做到了充分和极致,除了运用本土化思维、本土文化等来影响消费者,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外。相比其他出海企业,vivo还非常看重生产能力,如上文所述,其已经在印度、印尼和孟加拉国均建立了智能制造工厂。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3)

(位于印尼西库帕的vivo工厂)

毫无疑问,本土化生产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必要前提,对于vivo而言,本土化生产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及时响应当地市场需求,利用自身先进的研发实力和制造技术,实现保质保量的生产和交货。同时,还能带来极大的成本优势,不仅在于可以规避整机出口的高税率,更在于就近、就地生产销售所带来的人口、制造成本节约,成本削减后,相应的提高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vivo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土耳其等海外市场建立生产工厂,对当地就业水平、制造业和周边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切实的推动作用,比如全新的两大制造中心将分别为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提供超过1500和2000个就业岗位,而这种立足长远的经营战略理念,则有利于增加海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便于品牌力的直接输出。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4)

不过,因海外建厂资金需求量巨大,且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一些企业宁可选择代工生产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但最终,建立自有工厂作为vivo国内外布局的核心纲要,使其快速在多个海外市场建立了销量神话,实现全球化扩张。

“制造狂魔”,实至名归

在手机行业,手机产品采取代工生产的方式是较为普遍的。

手机产业的研发生产模式常见的有四种:一是手机厂商自研自产;二是由手机厂商设计研发,OEM厂商负责生产;三是整机交由ODM厂商研发,大部分项目亦同时负责生产环节;四是IDH厂商负责研发PCBA主板,OEM厂商进行生产。

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都会选择代工路线。一些中小玩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着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它们通常会把一些性价比为竞争力(中低端)的机型交由ODM研发设计和生产。除此之外,华为、三星、小米等行业大咖,也有很多委外设计和生产的项目。权威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小米和三星委外ODM/IDH出货量分别达到了1.15亿部、0.81亿部。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5)

vivo呈现出与这些品牌不同的商业逻辑。伴随多年高速发展,中国手机市场早已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在艰难的竞争环境下,绝大部分手机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为更快速的抢占市场份额和减轻资金压力,于是纷纷走上代工这一产品生产模式。vivo则逆势而行,从一开始其便走的是自建工厂的“重资产”之路。如今在全球铺设7大制造中心,具备每年超2亿部智能终端制造能力,这是其他手机厂商可望而不及的。

进一步来看,vivo不计成本、疯狂式疯狂加码制造领域的背后,不仅是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判断和规划,更重要的是把“消费者需求”真正放在了首位。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与核心竞争力直接挂钩的指标。

简单来看:其一,作为全球唯一有能力自研自产手机的品牌,vivo可以打通从自主研发、生产到品牌运营、销售、服务的完整链路,实现全产业链无缝对接迭代开发产品,快速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二,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到员工管理,vivo可以把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生产环节,保证高品质产品的落地,建立产品力壁垒;其三,自有工厂和先进的制造水平,让vivo生产弹性相较于代工模式也更有保障,能更快对市场做出反应。

vivo扩展引擎(全球化生产版图再扩张)(6)

可以说,vivo能够征服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成为自身领域中站在最前列的品牌,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行业领先的制造能力和水平。

小结:

在开启长达6年多的海外之旅后,随着新的全球智能制造中心落成,意味着vivo在全球化进程的路线图上再次插下两枚旗帜。而年设计产能达600万部的巴基斯坦智能制造中心和年设计产能达500万部的土耳其智能制造中心则像两座战舰,有望继续书写新的销量神话,助力vivo一步步实现全球化版图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