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堪称才华出众。
李清照的青年时代过着美满幸福的夫妻爱情生活,18岁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有共同爱好,都能诗词,志同道合。
李清照与赵明诚(电视剧剧照)
那些年里,每逢赵明诚出游,李清照无比怀念,这种思恋之情,反映到她的作品中,缠绵悱恻,委婉动人,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闺情词,成为她前期的代表作。
后来,因为赵明诚父亲仕途受挫,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青州故居有了10年的隐居生活,也是李清照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10年。
在这期间,李清照写下《词论》一文,对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了独到的阐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见解。
李清照遐思图
李清照认为,诗与词两种文学形式,各有其本身的艺术特色,应当严加区别,词必须遵守“五音”、“六律”的艺术规律。
不过,李清照过于强调词的格律,不无以偏概全之虞。仅从词的表现方法来看,无可厚非,因为词与音乐原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清照
应该说,这是李清照比较保守的执着传统词学思想的表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也就给她的词带来了艺术上某些局限,她的词风是低沉而凄婉的。
在治学上,李清照认为必须“专”而后才能“精”,她批评那些浅尝辄止的人“不唯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不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打马图经序》)。
李清照治学图
她说自己“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精而已”。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应是她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后期人生从南渡开始,经历了种种苦难,尤其是在丈夫赵明诚病逝后,生活更加窘困和艰辛。
李清照既哀伤个人不幸的遭遇,更悲痛民族的危亡,激于爱国热情,写下一些诗作,对时政进行褒贬,并因此招致各种各样的诽谤和污蔑。
李清照图
国破家亡之恨,夫妇永别之悲,政治迫害之忧,一切复杂沉痛的思想矛盾,反映到她的后期作品中,形成悲凉感伤的情调。
遗憾的是,李清照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她的诗仅存留十几首,但这为数极少的诗篇,内容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艺术上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画像(网络图片)
在诗篇的创作中,李清照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形式,组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完美艺术整体,有寓意深远、笔力雄峻的讽喻,有凄怆顿挫、委婉陈情的抒怀,也有想象丰富、意境清新的游仙,更有气势豪迈、语言锋利的嘲弄。
在李清照少量的诗篇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和传说人物,如叱咤风云、宁死不屈的项羽,反抗虚伪礼法、慷慨就义的嵇康,替父从军、横戈沙场的花木兰,还有雄才大略的王导,隐居不仕的严光等,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着李清照的理想和抱负。
李清照词《夜发严滩》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崇高的地位。她的词随着她个人生活的发展变化,有着明显的不同。
南渡以前,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写,词的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
南渡以后,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因而感时伤世,悼亡思乡,就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
《李清照词集》
她后期的词作,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强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由于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变化,词的风格也由前期的清丽爽朗,转为后期的沉郁凄怆,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这一时期的词作,其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在于朴实的白描手法,前人称之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很中肯的评论。
李清照画像
综上,李清照作诗词创作中,虽然吸取了前人的某些艺术创作经验,但决不因袭前人的成果,而是从自己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
她用千锤百炼而又不见斧凿痕迹的语言,朴实自然的素描手法,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李清照词《武陵春》
李清照的作品,抒情的真实性、深刻性,在当时的词人中是很少能与她媲美的。她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声声慢》《武陵春》等,使她自己的精神风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又如咏元宵《永遇乐》,就连爱国诗人刘辰翁、辛弃疾都深为之感动,纷纷仿“易安体”填《永遇乐》词以抒情。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出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值得借鉴,但是,在她的某些作品中,特别是后期的词中所表现的低沉衰竦的情调,则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后人应当有所鉴别,才不至于受其消极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