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一次次的破碎和重建(灵魂毁灭的负重感)(1)

看完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对商业小说逐渐上瘾的我,在看了豆豆《背叛》后有种灵魂被拷问的感觉。

《背叛》讲述记者夏英杰受方子云所托,去看望监狱中的朋友宋一坤,没想到却对宋一坤一见钟情。后等宋出狱后,夏英杰也知道了宋一坤把自己送进监狱的真实事实。后来夏英杰以死胁迫宋一坤,让其随她去了海南。在这段时间里,宋一坤帮助夏英杰完成后来竞价八十万元的作品《沉默的人》,而后续针对江州发展的所有的商业计划被宋一坤操作。通过从贫困农民手中骗取的几十万元,夏英杰也在方子云自杀后了解了宋的想法,对此他们开始了“背叛”最初的初心,却都在悲惨的结局中失去生命,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内心一次次的破碎和重建(灵魂毁灭的负重感)(2)

与《遥远的救世主》类似的是丁元英,而在《背叛》中高智商的宋一坤,他的某些思想与丁元英不谋而合,有人认为作者写这两个人是为了突出她对于“道”的理解。我不置可否。我认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从本书看到了商业的复杂投机,更有人看到的却是女性的尊严,其他,更是不胜枚举。

正如我们都知道《道德经》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对于这句真正了解的,却并没有几个,同样的对于《红楼梦》也是存在着很多的解释,其实真实的作者的意图,岂是我们能随意猜测的呢?

这应该算是一本可以让你思考的书,通过宋一坤的高智商操作,利用中国九十年代法律的漏洞,对贫困农民的欺骗确实过于残忍了。伴随着大多数的流血自杀事件,随之而来的是方子云受不了良心谴责的自杀,而宋一坤这个幕后的英雄却也在受着灵魂的拷问,最后在与意大利人合作的过程中他果断保住了自己的尊严。然而残缺的人格还是让他选择了失去生命。

自始至终宋一坤都想让夏英杰清清白白,一切源自于他们刻骨的爱以及对于彼此的信任,最后夏英杰服安眠药去世也是对他们这段爱情的最后归宿。

然而,感动我的,却是在夏英杰得知方子云自杀的真实目的后,对宋一坤的信任。在这里,夏英杰面临着方子云自杀的悲伤,以及随之而来的好友林萍跳楼的事件,难以相信,这时的她依然对宋一坤的爱意未曾减少。

内心一次次的破碎和重建(灵魂毁灭的负重感)(3)

看到这一段,我哭了,我也不知道我在哭什么?大概是太过动人的爱,承受了现实的负重,与此对比的是宋一坤姐姐在乡村办小学时的简陋。我们也知道如今虽然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可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而如何解决?多年来一直在找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我们也都在探索,只希望我们能够等到那一天。

“多年以后,我总会记起这一天,我没有想到,这次偶然的见面居然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无论是血洗罗衫,还是魂销爱河,我都别无选择。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背叛或者出卖,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开篇以这样的一段话引出整个的故事,正是有了这样的遇见,才让他们的命运为之改变,不得不说这样的爱太过沉重。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凡事都得有个度,方子云需要钱,可他舍弃了钱选择了自杀,叶红军和你夏英杰也需要钱,可你们舍弃了钱,选择了背叛。我以为只要不去亲自操作就能心理平衡了,这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一课太深刻了,代价也太大了。我真傻,我好象什幺都算计到了,怎幺就没去算算人的良心能够承受住多少负荷?你们背叛的是最高贵的背叛。至于我,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这是宋一坤在知道方子云自杀,夏英杰与叶红军背叛初心后的话语。很难说,他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人怎么就那么精明的掌控着一切。

内心一次次的破碎和重建(灵魂毁灭的负重感)(4)

而正应了巴尔扎克那句话:每一笔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一切的安排到最后输给的只是人的良心所能承受的范围,是人就会有软肋。

我无法用语言去界定这部分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言在生命面前太过无力。

人,太过脆弱。如何在浮躁的世界里把保持自己的初心?才是我们作为人应该去思考的,以及所要去坚持的。

您觉得喜欢,就给点鼓励点个赞,我会更加努力!

您觉得有用,请关注我并转发给需要的人,让ta不再迷茫与困顿!

愿你我的相遇,可以让你我在成长的路上少点迷茫,多点幸福!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内容来自自书籍,网络及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