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东周:前770年——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这是咪哥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进入西周,这个时候建都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因为各诸侯国在灭商的时候都有功,还顺带灭了一些其他诸侯国,中原地区几乎被周王朝联合其他诸侯部落所控制。《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大周王朝为什么分七国(周王朝到底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1)

姬姓国(36)姬姓是黄帝部落的后代,周天子便姓姬。吴国、虞国、鲁国、邢国、管国、蔡国、曹国、郕国、霍国、卫国、沈国、毛国、郜国、雍国、滕国、毕国、原国、酆国、郇国、召国、北燕国、古魏国、古韩国、邘国、晋国、应国、单国、虢国、杨国、胡国、郑国、刘国、魏国、韩国、西周国、东周国吴国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鲁国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的封国。蔡国系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的封国。卫国系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的封国。晋国系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封地在今山西翼城西。郑国系周厉王幼子友的封国,别名奠国。魏国祖先毕万为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韩国的先人为晋国公族。姜姓国(5)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后代。实际上,“姜”、“羌”本是一字,因姓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羌人与周人在早期长期联姻(如姜子牙与周文王为亲家关系),后协助周人灭商。齐国、吕国、申国、许国、纪国齐国系周开国功臣吕尚(姜子牙)的封国。妫姓国(4)妫姓是虞舜的后代。息国、陈国、遂国、齐国(战国)齐国系周武王灭商之后,封虞舜的后代胡公满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姒姓国(2)姒姓是夏禹的后代。杞国、越国越国,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菏泽地区。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如今地苏州吴中一带。子姓国(4)子姓是商汤的后代。邓国、邶国、宋国、朝鲜国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国。朝鲜国马迁《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赢姓国(8)嬴姓是少昊部落的后代。秦国、赵国、葛国、江国、黄国、梁国、徐国、谷国秦国,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相传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后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在前403年,叔带之后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将王翦攻陷邯郸,掳赵幽缪王,赵国灭亡。己姓国(1)莒国芈姓国(1)芈姓是颛顼部落的后代。楚国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建立楚国。周桓王十六年(前704年)楚子熊通始僭号称王,史称楚武王。周定王十一年(前596年)楚庄王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称霸中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王翦击破楚将项燕,掳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姞姓国(1)南燕国风姓国(4)宿国、须句国、颛臾国、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