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大拜年#

眼下正值春节时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各行各业都要放假(特殊需要除外)过年。出门在外的人,千里迢迢也要赶在大年三十(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之前回家,就是为了在大年三十这天跟家人团聚,家家户户,阖家欢乐,以最隆重的方式度过这一天。大年三十次日就是春节。吃过年夜饭,零点之后就是正月初一了,一个家族的人们就开始相互串门拜年,同辈之间拜年,相互打招呼说“过年好”就可以,但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除了问候“过年好”,有的地方还兴磕头。

山东省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生都崇尚并发扬周礼,其故里就是山东曲阜,因此山东人在过年礼节方面,一般比其他省份要传统得多。

孙媳妇过年给爷爷奶奶磕头(本家族一位大爷都是那样来给我奶奶拜年磕头的)(1)

本图源:头条号/虎哥唠家常

山东宁阳,南邻圣人故里曲阜,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春节拜年是特别被看重的礼节,年纪越大的人越重视。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童年时代,晚辈给长辈拜年的重视程度要比现在高得多。

印象很深的是本家族的一位大爷,六十来岁,老实本分,为人谦和,在尊敬长辈方面,做得可谓十分到位。

那时候我奶奶将近七十岁,空气冷了就好咳嗽,正月初一早晨不便起床太早,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的那位本家族大爷都会来到我家,走进我奶奶住的屋子,先给我奶奶请安问好:“婶子过年好,大侄儿来给您老人家拜年了!”然后,就跪在床前给我奶奶磕头。

“别磕了,别磕了!”奶奶劝阻大爷。

在奶奶的劝阻声中,大爷三个头也就磕完了。

“该一是一,一年就这一回,不能错了!”磕完头,大爷就跟我奶奶说话拉家常,问我奶奶身体可好,年下(大年三十晚上)喝几盅子来不,吃一大碗扁食(土语,即水饺)来不。

“喝两盅子,吃一碗扁食!”奶奶说。

那时候,给老人拜年,询问这些是对老人的关心。年纪大的人,年夜饭能喝几盅子酒,能吃一大碗扁食,说明饭量好,身体健康。

“那真不孬,真不孬!”大爷说。

这样的交流也预示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新年祝福。

孙媳妇过年给爷爷奶奶磕头(本家族一位大爷都是那样来给我奶奶拜年磕头的)(2)

本图源:头条号/虎哥唠家常

因为在本家族里,那位大爷叫大爷和叔,叫大娘和婶子的还有不少,他要在正月初一早晨一一上门拜年磕头,给我奶奶拜年磕头完了,还要去别的人家,和我奶奶说了会话就告辞要走。

“小二,”我排行老二,奶奶平时这样叫我,“你去送送你大爷!”

我就听我奶奶的吩咐,把那位大爷送出大门外。

后来我的奶奶过世了,后来的正月初一自然就没再见那位大爷来我们家。他比我父亲年纪大,父亲自然要去长辈以及年龄大的同辈家里去给别人拜年。我们几个兄弟,也一样要到有长辈的别人家去拜年。

再后来,人们之间相互拜年,不兴磕头了,只是见面问声“过年好”,然后坐下来喝杯茶,拉拉家常,就算拜年了。

春节是喜庆的节日,过春节拜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农耕时代,拜年风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甚至化解一些日常矛盾,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