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证是温热病之病位最深、病情最重的阶段,

多由营分证的进一步发展而来,包括心、肝、肾等脏受病。

温病的诊法(温病之血分证)(1)

病入血分证,舌质深绛。深绛即为紫色。舌紫面暗,血分证已成。

紫暗即为青黑色。

扪之潮湿,必有淤血;

扪之而干,精血已枯,

邪热乘之,故为难治。

血分证有两大危重见症:

一是出血,斑疹明显,出血症状;

二是动风抽搐。

温病的诊法(温病之血分证)(2)

一、出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所谓动血,为温邪炽盛,迫血妄行,血液妄动则溢。

所谓耗血,狼顾鸱张,深入营血,消烁阴津,煎熬血液,导致血液浓稠,

粘滞成淤,脉络凝阻,血不归经而外滥,成为“热淤迫血”而出血。

治疗应“凉血散血”。凉血针对血热而言,清热凉血,不用止血药而血自止。

散血就是化淤。用散血化淤之品,血滞得以疏流;

阴津自然得以复充,热清而血又活,不用止血药而血可自止。

因此,凉血散血为治疗耗血动血的最正确法则。

如其不然,若纯用寒凉清泄之剂,有留淤之嫌,

若见出血而纯取止血,其结果是不独闭邪,妄动之而也难获宁谧。

二,动风抽搐。

湿邪久踞血分,热烁肝肾阴液,真阴急耗,

出现神昏、瘛疭,筋失所养而抽搐,水不涵木而内风起。

此时必须分清实证动风和虚证动风。

实证动风为热极生风;虚证动风为阴虚生风。

血分证之动风,为阴虚生风,治疗应滋阴熄风。

注:关于血分证的用药,小杨每日会在微头条上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