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近日,芜湖启动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了新蓝图。

甘肃省某县急缺人才引进(广纳八方英才芜湖启动)(1)

根据"紫云英人才计划",芜湖将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芜湖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十四五"期间,启动"3113"人才工程,即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30万名大学生,把芜湖建设成为区域人才集聚地,为奋力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实施更具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引进行动

甘肃省某县急缺人才引进(广纳八方英才芜湖启动)(2)

"十四五"期间,芜湖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集聚行动、青年英才倍增行动、芜湖籍人才"凤还巢"行动、海外人才支持行动、柔性引进人才汇智行动等五大人才引进行动,广纳天下英才。

在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集聚方面,围绕支柱和战新产业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简化程序,"一事一议",对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团队的引进,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支持。每年评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对经认定的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对企业、事业单位引进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给予引才单位最高500万元总额的资助。此外,对A层次、B层次、C层次人才在芜湖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的,分别给予购房款补贴。

在青年英才倍增行动方面,每年定向"双一流"重点院校引进一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聘任市属国有企业副总、总经理助理,分别于3年、5年后,经考核可调任党政机关。对在芜湖行政区域内落户的企业(不含驻芜央企、省属国有企业)在职在岗、依法持续参加社会保险,在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三年内按相应标准发放租房补贴;在市区(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购买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根据工作能力和实绩给予相应补贴。另据介绍,对外地来芜参加统一招聘面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学)应届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面试补贴。

为鼓励芜湖籍人才"凤还巢",芜湖将强化在外商会、校友会等作用,定期开展"百名企业家芜湖行"、"百名教授、博士芜湖行"等联络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回芜创新创业。开展"星汇芜湖"活动,每年重点关注高考前500名高中毕业生,加强与其联系,定期组织走进企业参观考察等。完善芜湖籍在外人才信息库,选聘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芜湖籍优秀在外人才授予"芜湖招才大使"称号。

在招引海外人才方面,树立"海聚英才"引才品牌,加强海外人才联系,成立芜湖欧美同学会,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定期举办"双招双引"国(境)外优秀人才日活动。加大留学人才回国和外国优秀人才来芜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每年择优支持20个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或研发费用补助。对获评为国家"友谊奖"、省"黄山友谊奖"的外籍专家,分别给予相应奖励。

"十四五"期间,芜湖还开展柔性引进人才汇智行动,支持企业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智。对引才单位以项目柔性引进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的,给予一定资助。同时,加大博士后引进力度,对新设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放设站补助经费,对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的博士后发放3年生活补贴。

推进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育工程

在按动人才引进"快进键"的同时,芜湖将推进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五大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本土创新创业人才。

"鸠兹英才"培育工程。加大"鸠兹英才"品牌建设力度,推进"行知计划""华佗计划"落实,培养一批名师名医;在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宣传文化等各领域每年选拔最多40名优秀本土人才,对入选人才申报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优秀人才支撑工程。鼓励县市区、开发区对在芜缴纳个税的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按实缴个税地方留成部分发放岗位补贴。加大人才滚动支持力度,对企业达到C层次及以上层次的人才和事业单位达到C3层次及以上层次的人才,即可按规定重新申请人才认定,并享受相应生活补贴。

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注重加强领军型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培育,健全不同类型企业家培养体系,全面拓展提升企业家和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行青年企业家导师制度,选择知名企业家担任导师,对青年企业家提供指导、咨询和建议。在优秀企业家中评选一批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

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村级基层组织"领头雁"、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服务乡村的专业能手、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等五类人才为重点,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治理的乡村人才队伍。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下乡通道,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建设首席专家工作室,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

能工巧匠铸造工程。对自主申报入选或新全职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省级奖励的企业,按照国家、省级奖励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对在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受奖励人专家团队,按省级奖励标准1:1配套奖励;对在省级技能大赛、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选手(团队)分别最高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每年组织开展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对新认定的给予5万元补助。

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

7月30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揭牌成立,这是安徽省成立的首个人才发展集团。以此为标志,芜湖将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甘肃省某县急缺人才引进(广纳八方英才芜湖启动)(3)

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以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组建,在业务板块设置上逐步布局人才招引猎聘、人才项目投资、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数字大脑建设、人才公寓管理服务等7项核心业务,探索构建"人才 服务 资本 产业"运作机制,构筑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

芜湖还将建立"揭榜挂帅"引才机制,通过张榜公示方式,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精准破解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对立项的市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按项目研发总投入比例给予补助。对企业购买在芜高校、职业院校和市外高校在芜湖设立的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先进技术成果在芜转化、产业化的,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额给予补助。

同时,加强第三方合作引才。集聚和引进优质人力资源中介组织,鼓励其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支持高校、企业、协会、校友会、商会等建立海内外人才工作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链接全球的引才网络。

在强化校地合作方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在芜高校、职业院校,以及市外高校在芜湖设立的重点研发创新平台,根据产业需求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和学徒制培养产业人才,全市择优支持最多50个班给予设班补贴。鼓励在芜高校、职业院校组织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根据当年留芜就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且参加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比例,给予院校稳定就业补贴。开展"扬帆计划",支持大学生来芜实习和"双走进"活动,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支持在芜高校、职业院校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选聘企业相关人才担任。

"十四五"期间,芜湖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飞地建设。发挥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作用,通过人才柔性引进等形式集聚和利用上海优势创新资源。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等,在全球科技人才密集地打造一批驻市外产业创新中心。运营企业引进人才项目按机构引才奖励政策标准给予奖励;人才项目落户"人才飞地"的享受在芜人才政策同等待遇。

打造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大力引才、育才的同时,留住人才是赢得人才集聚先机的关键。为此,芜湖将在引才、育才的同时,打造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为人才提供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障,让愿意来芜干事创业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芜湖将建设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专窗服务。优化"芜湖人才绿卡""芜湖人才服务卡"服务事项,对人才进行分层分类服务支持,人才凭卡可直接到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或线上申报和办理各类服务。探索由专家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组成的人才发展促进会,服务广大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展优秀人才早餐会等活动,搭建优秀人才沟通交流平台。

就医方面,开通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确定高层次人才健康保健服务定点医院,为引进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和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根据高层次人才健康需求,安排健康顾问及时为其提供诊疗与健康保健服务。

在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方面,加快建设国际学校,提高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根据学位情况及个人意愿,企业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事业单位C4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由教育部门在学区范围内安排到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的,由教育部门在学区范围内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事业单位C5层次人才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由所在县市区、开发区教育部门依据实际情况统筹解决。引进和培养的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随迁配偶,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其配偶属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的,对口安排工作。

在人才安居保障方面,配套建设市人才公寓和公租房型人才公寓,以优惠的价格和完善的配套,为芜湖市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居住服务。对企业及事业单位引进的A层次、B层次、C层次人才,首次购买市人才公寓(首次购房)的,按购房款相应比例给予补贴;对企事业单位引进C层次及以上层次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的,给予最长达5年的租金补贴。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芜湖将按照"紫云英人才计划"列出的任务书、线路图,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把芜湖建设成为人才集聚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