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约车偏航事件屡屡发生,从货拉拉到首汽约车。

开车远离网约车(导航带偏网约车)(1)

大部分人在关注打车安全防范不到位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遗漏点,即网约车平台的导航,真的靠谱么

一、

在网约车因安全问题频发事故之前,导航问题就已经初见端倪。打开滴滴、滴答、一喂顺风车等app的后台,投诉司机绕路的一抓一大把。

“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了,哪条路最近我门儿清,但是师傅非得走远路,摆明了就是坑钱!”,这样的投诉,比比皆是。

可是司机也觉得很委屈,说明明是按照导航走的,如果偏航就被罚钱,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乘客投诉绕路。

甚至还有司机跟着导航走错了路的。前段时间滴滴司机王师傅接了一单,带着客人按照导航路线走,结果被引导一条偏僻的小路,本来20公里的路程,绕了4个小时才出来。

那么矛盾点就来了,网约车的路线的,相信平台的算法,还是自己选?

二、

和自驾不同,网约车的路线设计一般是基于里程、时长来计费。

开车远离网约车(导航带偏网约车)(2)

这也要求地图供应部门同时考虑时间、距离、价格因素。推荐相对快又相对便宜的路线。

比如滴滴打车,时长费是每分钟0.4元至0.8元,里程费为每公里1.45元至2.15元。

而首汽约车的舒适型,时长费是每分钟0.5元至1.2元,里程费每公里2.8至3.5元。

但是,对于聚合型平台来说,比如高德打车、一喂出行等软件,乘客并不能准确看到每个平台的计费规则,仅仅显示的是“预估路线”。

也就是说,网约车平台的路线推荐算法大同小异、底层逻辑算法相同。

根据他们的说法,是优先选择距离短的,其次再考虑时长。

真如他们所说吗?

三、

在实际探查中发现,地图其实并不是万能的。

开车远离网约车(导航带偏网约车)(3)

不仅很多规划都不合理,比如对于一些新开的路线,显示比较滞后,除此之外,还有临时突发状况,司机不得不改道,但是被平台判定为“绕路”。

一些小路的指示也经常存在问题。

这就很容易成为司机和乘客矛盾的引爆点,当乘客端地图显示偏航,我想没有哪个乘客是不慌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是因为地图显示错误导致的司乘矛盾,本质上并不能怪到司机的头上。

四、

那么,网约车的路线到底该怎么设计,才更合理?

开车远离网约车(导航带偏网约车)(4)

首先,肯定要充分调动技术和算法的力量,探查路线的合理性,提高导航的精确度,同时给到司机和乘客最方便省时的路线

比如滴滴等平台,为了不让别的渠道在自家的平台上接入流量,不允许司机使用第三方导航,而自己自带的“滴图”,一直在被司机吐槽,说绕路、收费多,还延迟。

其次,不要和稀泥,摆正司乘关系。不要只偏袒乘客。

给司机合理申诉的机会,如果司机因路线问题被乘客投诉,在司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之后,免除惩罚措施。

这样才能服众。

,